您的位置:首頁 ->> 智囊闊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紀委機構調整釋放重大信號

http://www.CRNTT.com   2014-04-21 10:03:50  


 
  李永忠:宣傳部不僅只是對黨內的宣傳,它當然也會起到向社會宣傳的作用。成立宣傳部不只是換名稱、換牌子,它的責任也會更大、更重。成立宣傳部的目的是讓黨內監督專門機關,既能名正言順,並名副其實地面向全黨講話,也能把黨內的聲音傳遞到黨外去。

  中紀委網站在推動宣教室成為宣傳部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從去年9月開通到現在半年多的時間,網站訪問總量已經超過了2.3億次,日均訪問量超過120萬次,最高的一天達到600萬次。經中紀委網站曝光的違反“八項”規定的典型問題就達到近700件,而且發布了247起案件查處消息,包括31名省部級幹部和117名地廳級幹部。

  過去三十年,中紀委的教育室、宣教室及報紙、刊物等機構,都沒有達到網站短短半年中發揮的作用。過去我們想面向全黨講話,卻沒有一個合適的平台。隨著人類進入互聯網時代,本屆中紀委充分利用了這樣一個廣泛、便捷、迅速而成本很低的平台,讓網站在反腐倡廉、黨風廉政建設方面發揮了很好的作用。網站的成功使中紀委領導感受到,既然建立一個網站就能有這麼大的能量,那麼紀委的宣傳就不能停留在過去的模式,應當充分利用信息化時代的新技術,以疏導而非阻撓、回應而非回避、引導而非領導的方式,對待網絡反腐,從而加強紀委宣傳的力度,提升扶正祛邪的能力,組織廣大黨員群眾廣泛、積極、有序地參與反腐敗鬥爭。

  增加與合併目的在聚焦

  記者:除了兩個新建立的部門外,紀檢監察室的增加和幾個機構合併的調整也頗耐人尋味。您如何看待這一增一合兩個動作?

  李永忠:任何一個事物當它外延不斷擴大時,必然是其內涵的不斷縮小。中央紀委以及地方各級紀委恢復重建後,按照黨章以及隨後的《黨內監督條例》的規定,它是黨內監督專門機關。但是沿用於“蘇聯模式”的我黨權力結構一直很不科學。習總書記在中央紀委三次全會作出“形成科學的權力結構”的重要論斷。他用的不是改善、改進、改良、健全和完善這些詞,而是“形成”,這說明之前黨內的權力結構並不科學。而且在三中全會里,決定中用的也是“形成”科學的權力運行體系。總書記這樣的表述和我近三十年研究制度反腐的結論非常吻合。

  這二三十年來我不斷強調,腐敗看起來是權力人、權力事出了問題,好像是人的素質問題,後來認為是對權力人的教育、管理、監督出了問題,後來又發覺是權力的運行機制出了問題。最後才發現,其實是權力結構出了問題。而我的潛心研究,使我很早就提出:是權力結構出了問題!有了這個根本性問題,權力運行機制就必然有問題,教育、管理、監督就必然有問題,權力崗位、權力人、權力事就必然出問題。老是從黃河的下游特別是入海口治理,而不從中游、上游去治理,黃河水永遠清不了。

  紀委這三十多年走的就是不斷擴大外延而縮小內涵的路。本來是黨內監督專門機關,監督不了同級黨委就只能變成辦案機關。只有查處下一級甚至下兩級才比較順利。於是就變成了糾風部門。而糾風遇到阻力就去執法檢查,執法檢查有困難就去效能監察。紀委的外延不斷擴大,做了很多管不好也不該管的事,結果什麼都沒有管好。而紀委自己該管的事,對同級黨委,特別是對常委會成員的監督,卻無從著手,無處下口。權力結構出現問題,我們卻去解決權力運行機制、教育管理監督,解決權力崗位上的事,拘泥於戰術上的問題,而沒有從戰略上去解決問題。

  新一屆黨中央,包括王岐山任中紀委書記後看到這個問題,就意識到要聚焦。以前紀委的視線里充斥了太多微觀層面的事,結果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到最後什麼也看不清楚了。而王岐山是用聚焦的方法,讓紀委把本身就不該管,既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事,今後就不再管。讓紀委完全回歸監督機關的本位還暫時做不到,那麼先集中力量讓紀委成為一個辦案機關。

  通過去年9月到今年3月的兩次改革,原來8個紀檢監察室增加到12個,辦案力量增加了50%,這還是在內部機構、人員編制數量不變的情況下實現的。並且通過轉職能、轉方式、轉作風,把原來分散的力量聚焦起來,這樣就強化了紀委作為一個辦案機關的職能。但我認為,作為辦案機關還不是目的,一定要返回到紀委的本位,即黨內監督專門機關。而原來設立的很多機構,是擴大外延時設立的機構。它們使得紀委的內涵越來越小,早就該合併。

  對於國家預防腐敗室,原來設立的初衷是很好。腐敗肯定要通過預防才能解決問題,但當初由於各種原因和壓力,使預防室和預防局無法通過設立廉政特區來開展工作,而把更多的精力放在頒布一些不可能對根本問題起作用的條條款款上,離真正的預防腐敗差得很遠。要預防腐敗不僅要從權力結構上進行預防,而且需要一個特區,無論是廉政特區也好還是政改特區也好。就像一個科學家,沒有試驗室,不可能做出成功的科學研究一樣,預防室、預防局多年來沒有建立自己的試驗室,一切努力幾乎歸為零。所以,最後跟外事局合併為國際合作局,只能先從學別國的成功經驗方面發揮它的作用。如果當年它有自己的“試驗田”,現在應當已經有了收獲,就像當年鄧小平把深圳、珠海等作為經改特區一樣,從而收獲了經濟體制改革的經驗和成果。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