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智囊闊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評深度專訪:范太談中史教育缺失

http://www.CRNTT.com   2017-01-14 00:50:31  


 
  中評社:和通識教育一道引入的“批判性思維”也備受爭議,您又是怎麼看的?

  范徐麗泰:這也是教育局的問題。“批判性的思維”的英文是“critical analysis”,意譯是“明辨是非、客觀分析”,可中文直譯就變成了“批判性思維”,這是用詞不當。更甚的是,“批判性思維”到了操作層面,就異化成“批評”。

  那些街頭運動的領袖們如梁天琦、黃台仰等等,都在英國、美國有出路。跟著他們去站街、拋磚頭的年輕人,既無出路,還可能被檢控。領袖成名了,可是有誰來理會跟隨者呢?

  所謂“批判性思維”,是幫人明白什麼是有基礎的,什麼是亂講的。年輕人要有進步,就必須反省,可現在他們批評別人的功夫一流,最常說的是“你是錯的,我是對的” 。《論語》裡面說的“吾日三省吾身”,聖人都要反省。教育過程中,如果不能令學生學到自我反省,只能培訓他們批評他人的能力,那我們的教育是失敗的。

  中評社:是否歷史學得越多,學生就會更愛國?存不存在另外一種可能,即歷史學得越多,越叛逆,越對國家產生某種反感?

  范徐麗泰:我們是中國人,所以必須學習自己的歷史。我們這一代,讀書的時候的中文和中史老師都是內地來的,經歷過戰爭,差一點亡國,所以他們很有感受。當時雖然是港英統治,老師不會說英國人不好,但無形之中傳承了愛國的情懷。當年的中史讀到19世紀初,不談鴉片戰爭。後來從課外書本中得知八國聯軍火燒圓明園、清朝腐敗、喪權辱國,日本軍國主義侵華等等史實,我們沒辦法不愛國,愛國不是因為國家強大,而是希望國家好,因此要自強不息,為國家出一分力,不容外敵欺負。今天國家在共產黨的領導下強大了,國人和僑胞去到世界各地,當地人全都笑臉相迎,這就是辯證。

  所以今天教歷史,好的壞的都要講,八國聯軍進京、抗日戰爭、三反五反、文革、改革開放等,都要提及。歷史事件無法迴避,香港確實有很多人因為內地在上世紀50到70年代的一系列政治運動而受到傷害,但也因為有這些不幸的事,內地才探索了另一條道路,沒有文革,就沒有改革開放,這些都要告訴學生。歷史學的越多,就漸漸學會以史為鑒,對每一件事情進行分析。至於是不是會更愛國,是學生自己的選擇。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