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智囊闊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中評智庫:混合戰爭與歐洲秩序新變

http://www.CRNTT.com   2022-07-24 00:04:58  


 
  從現實來看,戰略自主性的缺失是歐盟難以從根本上解決的重大挑戰。在歐盟推動共同安全政策過程中,東歐各國本來就是主要的反對力量。經過俄烏戰爭,波羅的海三國、波蘭、捷克、斯洛伐克等國更意識到歐盟安全能力的局限,因而更加向美國和北約靠攏,作為它們對抗俄羅斯的安全後盾。波蘭副總理聲稱對美國在波蘭部署核武器持開放態度,並希望美國在歐洲的駐軍增加50%。歐盟內部的中立國芬蘭和瑞典的民意也發生了變化,希望加入北約的意願顯著增強。未來的結果很可能是歐盟幾乎所有成員都加入北約,歐盟在整體上徹底變成北約的一部分。

  俄烏戰爭還沉重打擊了歐盟內部的戰略自主派。以法國總統馬克龍、共同安全與外交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等為代表,歐盟內部有一批力量試圖推動歐盟的戰略自主。所謂戰略自主,主要是歐盟要增強獨立行動能力,擺脫對美國和北約的過度依賴,建立平衡的歐美關係。在2021年慕尼黑安全會議上,馬克龍明確指出:“歐洲、歐盟及其主要成員必須參與解決自身安全問題。如果我們在北約內部過於依賴美國,我們自己就會處於在邊界上無法受到保護的境地。”中美的戰略博弈也增強了歐盟戰略自主的意願,博雷利曾直言不諱地表示:“我們歐洲人必須要避免走到這樣一步,即不得不在成為‘中國的殖民地’還是‘美國的殖民地’之間做出選擇。”

  但是俄烏戰爭爆發後,在“反俄政治正確”的氛圍下,歐盟的戰略自主派都迅速採取了與美國、北約靠攏的姿態。2014年的烏克蘭危機中,法、德領導人採取了務實政策,發揮了主導性的斡旋作用,達成了《明斯克協議》,形成了所謂的“諾曼底模式”。在2022年的烏克蘭危機中,歐盟及其主要成員國主導解決歐洲內部危機的決心和能力卻都消失殆盡,基本與美國持完全一致的立場。烏克蘭以及歐盟內部一些力量不斷批評認為,2014年法、德未能讓烏克蘭加入北約是嚴重錯誤。在這種政治局面和輿論氛圍中,自主派在推動歐盟戰略自主方面將很難有新的大的作為。

  三、環歐洲“動蕩之弧”的形成與歐盟內部秩序的隱憂

  冷戰結束之後,歐盟在新的歐洲秩序創建中扮演了核心性的角色。2003年,即將完成最大一輪東擴的歐盟自信地宣稱:“歐洲從未如此繁榮、安全和自由。20世紀上半期的暴力已經遠去並讓位於歐洲歷史上史無前例的一個和平與穩定的時代。歐盟的創立在這種歷史發展中居於中心地位。……歐盟的成功擴大使創造一個統一與和平的大陸的前景日益變為現實。”但是自2008年以來,歐洲周邊地區連續遭遇各類危機,尤其是嚴重的非傳統安全問題頻發,此起彼伏,不斷向歐盟內部擴散。2022年初,俄烏戰爭爆發,歐盟面臨冷戰結束以來最大的安全挑戰。歐盟作為世界力量的重要一極,周邊安全困境和俄烏戰爭為它在塑造新歐洲秩序乃至全球格局中發揮作用造成了重大牽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