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智囊闊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中評智庫:混合戰爭與歐洲秩序新變

http://www.CRNTT.com   2022-07-24 00:04:58  


 
  四、歐盟、北約重心留在歐洲與俄羅斯更加面向東方

  俄烏戰爭的另一個後果是,歐盟、北約的力量重心被迫留在歐洲,美國誘導它們關注印太地區的企圖遭遇了現實障礙,而俄羅斯在對外關係上則會進一步向東方國家靠攏。拜登政府繼續把對外力量集中在印太,同時實行對俄羅斯、中國“雙施壓”的政策。日美同盟是美國印太地區安全體系的核心支柱,但是隨著中國、印度、東盟等新興力量崛起,美國日益感到日本力量有限。歐盟是印太區域以外最具實力和影響力的一支力量,其經濟、科技和政治影響力都遠超美國其他印太盟友。所以美國有意引導歐盟關注印太地區。歐盟主要成員國如法國、德國、荷蘭都已經推出了各自的印太戰略,歐盟則在2021年正式通過了《歐盟印太戰略》。同時,大部分歐盟國家都是北約成員,北約構成跨大西洋安全合作的中樞性平台力量,北約的總體軍事能力、成熟的協調指揮機制都是美國在印太各種安全機制無法比擬的。引導北約力量向印太傾斜,並通過北約加強歐美在印太地區的合作,是美國印太戰略的一個重要抓手。在此背景下,北約的“亞太化”傾向增強,2021年6月的北約峰會首次把中國列為“制度性威脅”,提出北約關注的戰略範圍要擴展到印太,並積極應對印太大國的崛起。

  但是,俄烏戰爭爆發後,美國和北約的首要任務是把重要的政治資源和軍事資源投入到歐洲東翼,向烏克蘭提供更多軍事裝備,因此短期內美國實質上無法將戰略重心完全轉向印太。美國面臨在歐洲和印太“兩線作戰”的窘境,雖然美國一再聲稱戰略關注重心不會從印太尤其是中國轉移,但是俄烏戰爭在現實層面迫使美國不得不把注意力放在歐洲,很大程度上牽制了美國從歐洲撤出資源轉向印太的計劃。對於歐盟和北約而言,周邊“動蕩之弧”的形成、俄烏戰爭、歐俄對抗的長期化等這些迫切問題,要求它們必須把注意力和資源集中在歐洲。如果美國將戰略重心完全轉向中國周邊,會從歐洲撤出更多軍事資源,降低歐洲在安全上所能獲得的保護,這是歐洲國家要極力避免出現的情況。因此,歐洲會繼續向美國盟友強調,歐美安全戰略合作的主要目標仍是防衛歐洲和應對俄羅斯。

  俄烏戰爭把俄羅斯進一步“推離”西方,迫使俄羅斯更加關注東方國家。在嚴厲制裁下,俄羅斯與歐盟、美國等主要西方國家的關係基本中斷,尤其是金融、貿易、技術、文化等的交流在短期內不會得到恢復,俄羅斯“融入歐洲”的步伐被迫停止。相反,中國、印度、巴基斯坦、東盟等都採取了不同於西方的對俄政策,保持著與俄羅斯的正常關係。例如,印度拒絕譴責和制裁俄羅斯,並增加從俄羅斯的石油進口,計劃建立盧布與盧比之間繞過美元的支付機制,一再強調維持與俄羅斯的“天然盟友”關係。中俄新時代戰略協作夥伴關係也沒有受到俄烏戰爭的影響。這些都是俄烏戰爭後俄羅斯在國際舞台上需要的外交和經濟資源。為突破制裁,對衝因為與歐美斷絕關係造成的損失,擴展國際生存空間,俄羅斯會將目光進一步投向亞洲,在對外戰略、能源、技術、貿易和多邊區域組織等方面與東方國家展開更廣泛的合作。

  結論

  在俄烏戰爭面前,歐盟曾經宣稱的“創造一個統一與和平的大陸的前景”,不再那麼明朗。俄烏戰爭重新把歐洲拖回到“霍布斯的叢林世界”。俄羅斯通過傳統的軍事手段使歐盟認識到,地緣政治安全博弈依然主導著整個歐洲秩序,俄羅斯和美國才是歐洲安全秩序的真正終極決定力量,歐盟僅是一個次要角色。俄羅斯也通過特別軍事行動這種激烈的方式向歐盟和北約表明,試圖將俄羅斯排除在外的任何歐洲安全秩序設想都是不現實的。但是俄烏戰爭又在事實上進一步造成了歐俄對抗的長期化和歐洲大陸的再一次分裂,建立一個平衡、包容性的歐洲整體安全框架的設想在短期內更加難以實現。對於歐盟而言,衹有在對俄政策上採取更加務實的政策,降低價值觀色彩,把安全與穩定利益放在首位,才能逐步穩定失序的歐洲東部,進而恢復危機不斷的歐盟內部秩序,並真正鞏固一體化帶來的歐盟內部的“永久和平”成果。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