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智囊闊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中評智庫:美國與華對抗的戰略困境

http://www.CRNTT.com   2022-09-05 00:08:40  


 
  這一系列自相矛盾的戰略困境的政策目標又在拜登總統掌權之後未加調整而全盤繼承,充分顯示出美國的戰略目標出現了混亂,也反映出美國政治精英的戰略思考的立意狹隘,衹在乎美國的霸權利益,衹要求其盟國和二流夥伴綁架在美國的對外戰略目標中即可。

  二、美國對華戰略的調整帶來的戰略困境

  隨著中國經濟快速發展接近美國的經濟總量,美國政治精英的焦慮感也在同比上升,他們擔心美國的霸權會因此旁落。為遏制中國的發展,特朗普政府調整了對華政策,構建起以對抗中國為核心內容的印太戰略。這是尼克松總統訪華以來,美國對華政策發生的重大轉變。如果說尼克松總統時期調整對華戰略是為了應對蘇聯的挑戰,那麼這次美國對華政策的調整,是把中國作為主要假想敵,重新構建針對中國的區域戰略環境。但是美國外交戰略的調整並非這麼容易,它涉及到美國的霸權秩序的調整。

  美國為了重塑圍繞中國的國際環境,需要找到支撐美國戰略的幫手,但是在印太地區美國的幫手是少之又少,依靠歐洲盟友的幫助是美國不得不做的選擇。但是美國的歐洲夥伴們並不可能完全隨著美國的指揮棒轉,其原因是多重的。首先,英法德意等歐洲國家儘管其政治、經濟、軍事、意識形態和價值理念等都與美國非常接近,也享受著美國霸權給歐洲帶來的利益。但是地緣政治的安全因素還是在歐洲而不是在亞洲,俄羅斯是歐洲國家最為擔心的國家。儘管冷戰已經結束了有30年,美歐的戰略目標還是在不斷削弱俄羅斯的影響力。今年2月下旬爆發的俄烏衝突衹是以上戰略發展遭到俄羅斯的反擊帶來的結果。歐洲無法把中國列為安全戰略中首要或長期的假想敵。

  其二,英法德意等歐洲國家與中國儘管存在意識形態和制度上的差異,但並沒有妨礙中國和歐洲國家的經貿合作。中國長期以來是這些歐洲國家最大的貿易夥伴,歐洲國家領導人都非常清楚,巨大的中國消費市場是歐洲產品最好的去處。單是這一因素也足見中歐關係的重要性。在俄烏衝突的背景下,歐洲的經濟已經被俄羅斯能源減少供應搞得通脹四起,如果歐洲國家緊跟美國對華戰略調整,把歐洲巨大消費市場置於敵對假想國來對抗,將會引發歐洲經濟蕭條,損害歐洲自己的利益。

  其三、歐洲國家為了迎合美國印太戰略的需要,在人權和“台灣問題”上已經對中國作了很多干涉性的評論。但是歐洲國家已經不是一百多年以前那樣走遍世界無對手的國家。今天的歐洲已經無法同中國進行實質性的對抗。不僅沒有經濟和軍事上的力量,在發生衝突的背景下歐洲國家並不具備向印太地區投送大規模軍事力量的能力。現在在俄烏衝突的背景下,歐洲國家已經是捉襟見肘不得不把有限的力量放在可能的不測事件上,哪裡還有更多的力量來同中國對抗?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