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智囊闊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中評智庫:台灣突出的民粹主義現象

http://www.CRNTT.com   2022-09-18 00:07:24  


 
  五、台灣民粹主義的影響

  台灣民粹主義,見證了台灣的民主轉型和民主鞏固,並對台灣政治發展產生了非常重大而深遠的影響。一方面在早期有利於推動台灣民主改革的完成,在民主化進程當中台灣形成了自己的經驗和成就;另一方面也困擾和衝擊了台灣民主政治。美國政治學家亨廷頓指出:“民主政治的系統的有效運轉通常需要就某些個體和群體的某種程度的冷漠與迴避。過去,每一個民主社會中,都有一些不積極參與政治的邊緣人口,不論其數目大小。”⑱就此而論,民粹式的過度政治參與不利於建立健康的民主制度。

  首先,民粹式的過度政治參與不利於台灣民主政治的發展。民主政治中,民眾通過選舉進行政治參與,民主選舉是為了選賢與能,離不開選民冷靜、理智、客觀的思考。然而,台灣的民粹式過度參與造成了“選舉癲狂”。競選者為獲得選票取悅於民眾,導致其強調感官刺激,忽視冷靜觀察。受這種“選舉癲狂”影響,不管是競選者還是選民都不容易做出理性的決定。民粹主義的極端民主的思想將民眾或民意視為合法性的唯一來源,同時易導致對現存法治等制度的破壞。

  其次,民粹式過度參與會造成社會財富的浪費。民主必須通過選舉,而選舉必需經費。西方政治學家將金錢比喻為“政治的母乳”和“選舉的血液”。⑲同西方地區一樣,台灣的競選費用增長迅猛。台灣普通民眾說“沒錢莫要選”道出了選舉與金錢的關係。於是,“選賢與能”變成了“選錢與勢”。選舉也就成為“富人的遊戲”。

  再次,民粹主義的泛濫嚴重激化族群的矛盾與對立。民粹主義極端平民化的傾向,使得民粹主義披上了“全體人民”、“全體群眾”共同意志的外衣。然而在現實情況下,大眾共同的意願很難達成一致意見。而民粹主義強求輿論一致,必然忽視少數人意志,導致“多數人的暴政”,從而產生內部的對立。而民主制度對少數人的寬容和保護正是現代民主精神的重要內容。台灣的政黨認同又呈現出明顯的地域化傾向,即在台灣北部地區民眾支持泛藍陣營政黨者居多,而在台灣中南部地區民眾支持泛綠政黨者居多。伴隨著激烈的競爭,地域主義的狹隘性在地方選舉之中發酵, 激烈的選舉競爭容易引發族群矛盾。伴隨著藍綠兩個陣營的統獨之爭,省籍衝突無法順利地融合。這樣,在過度的民粹主義影響下,加大了台灣社會內部的對立情緒,同時也威脅到社會的和諧與穩定。

  最後,台灣民粹主義的泛濫嚴重危及兩岸關係。建立穩定良好的台海兩岸關係是兩岸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在島內,衹問“統獨”、不問對錯的民粹現象泛濫,對兩岸關係危害巨大。民粹式的政治參與造成了兩岸關係的動蕩,減少了兩岸間的互信,加劇了彼此之間關係的緊張。此外,在台灣地區,民粹式狂熱常常被“台獨”勢力所利用與操縱。台灣的“本土化”和“去中國化”作為台獨的一體兩面,在李登輝和陳水扁等政治人物的煽動下,兩岸問題成為炒作民粹主義的砝碼,他們詆毀大陸,“逢中必反”,製造對立的情緒,即使在平時,出於“台獨”的需要,也會有部分勢力借助許多事件如:太陽花學運、周子瑜事件、肯尼亞事件等來挑起兩岸爭端,使得雙方對彼此的“對立情緒”進一步增加。蔡英文執政期間,拒不承認“九二共識”,推動“漸進性台獨”和“柔性台獨”,並進一步操弄民粹主義,使台灣社會出現“反中、仇中”民粹主義逆潮,嚴重傷害兩岸中國人民的民族感情,進而影響兩岸關係的穩定與發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