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社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故宮文物遷台的傳奇內幕

http://www.CRNTT.com   2009-02-02 09:50:23  


 
  昆侖艦超載也很嚴重。不僅超載,在途中還多次遇到解放軍的炮火,不僅多次遇到解放軍的炮火,船上還發生了一件誰也沒想到的大事。昆侖艦開出沒多久,剛過長江口,船上的人突然發現船在往北開。到台灣應該往南,朝北那是去解放區的方向。副艦長覺得事情不對,找到艦長禇廉方。禇廉方一口承認他想要起義,帶著文物投奔共產黨。後來船上究竟發生了什麼,現在已經沒人清楚了。總之禇廉方起義失敗,昆侖艦最終仍然到了台灣,但到達基隆港時,已經是2月22日,昆侖艦在海上一共航行了二十多天!至於褚廉方,據說船到岸後即被殺掉。

  第三批文物運出後,杭立武積極準備搶運第四批。然而當時國共又開始了新一輪和談,為避免影響和談氣氛,李宗仁阻止了杭立武的行動。

第六次遷移:白市驛機場

  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在天安門廣場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而這時,在偏遠的西南地區,國民黨運送文物的行動還在繼續。

  1949年10月14日,國民黨政府從廣州遷到重慶。某日,“河南省政府主席”趙子立帶著一班逃亡重慶的河南官員找到杭立武,說河南博物館有69箱文物,抗戰時期從西安轉移到了重慶,抗戰勝利後,河南方面沒有急於將這69箱文物運回,一直還放在中央大學柏溪分校的防空洞裡。

  河南博物館,1927年6月在馮玉祥將軍的倡議下正式成立,地址位於開封市三聖廟。抗戰爆發後,博物館精心挑選了珍貴文物5678件,拓片1162張,圖書1472册,分裝69箱運往漢口法國租界,後又循隴海鐵路西行寶雞,再由汽車運抵重慶,存放在中央大學柏溪分校的防空洞內。這69箱文物計有陶器23箱、銅器34箱、玉器1箱、瓷器1箱、甲骨2箱、織錦1箱、圖書6箱、檔案卷宗1箱。

  趙子立的話引起了杭立武極大的關注。他知道河南博物館的藏品多來自於安陽、新鄭、洛陽、輝縣,都是殷商時期的繁華勝地,其出土的文物價值之高,絲毫不讓於故宮和中博。當時有學者對河南博物館有這樣的評價:“統中國博物館所藏物品,除故宮博物院外,河南博物館堪居第二之位置。”

  按說河南這部分文物不在杭立武的職責範圍之內,但只要是古物,杭立武就覺得自己有責任,現在形勢這麼危急,不能讓這批價值連城的文物毀於戰火或落入共軍手裡,最好最快的解決方法是立即面見蔣介石,因為運送文物所必需的配備以及交通等都得有蔣的允許。正好蔣介石和兒子蔣經國15天前乘“美齡號”從台北飛來重慶督戰,還留在重慶沒走。

  周至柔也派出了兩架國民黨空軍運輸機,編號分別為306和233,專門運送河南文物。運輸機空間狹小,沒有辦法裝下所有69箱珍寶,而形勢逼人,空軍既不可能再派出更多的運輸機,也不可能為運輸文物在重慶台灣之間連飛兩次。杭立武思來想去,覺得第一,我們已經把文物的精華,差不多95%都運到台灣了。第二,中共不像日本人。對日本人而言,一個國家不是他的文化,就算他任意摧殘,也不會覺得有什麼不好的感受。而共產黨畢竟是中國人,對待中國的文化應該不會像日本人那樣。相信這些文物,中共也不會像日本人那樣任意地把它處理,也一定會保管它的。因此,河南博物館從這69箱文物中只選出了38箱精品運往台灣,這38箱包括陶器17箱、銅器11箱、玉器1箱、甲骨2箱、織錦1箱、圖書5箱以及檔案卷宗1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