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社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台北故宮的魅力何在?

http://www.CRNTT.com   2009-02-16 08:38:17  


“翠玉白菜”
 
  《台北故宮》碰觸到一個個與國寶遷徙交錯的命運故事,成為整個紀錄片除國寶外最震撼人的環節:為了將張大千的78幅敦煌臨摹壁畫裝上已經超載的飛機,國民政府時任教育部部長杭立武,萬般無奈之下從飛機上卸下了自己的3件行李,行李當中有他畢生的積蓄20多兩黃金;為了躲避日本戰火負責故宮文物南遷的莊嚴,最後迫於國民政府命令將國寶運往台灣,不得不斷絕了與當時故宮博物院院長馬衡20多年的師生之情,直到臨終時他嘴裡還念叨著“北平”;故宮博物院元老之一那志良到台灣後一直勸說大家不要買木質家具,以免回北京時扔了可惜……

  時尚感

  周兵認為,台北故宮的魅力還在於她的時尚感。“台灣文化豐富而多元,有那麼發達的電視娛樂業,但看似古舊的台北故宮的影響力一直堅定而持久。”2007年到台北拍攝時,周兵注意到台北市區的一條隧道剛剛按台北故宮館藏一幅古代書法的圖案,噴繪一新。

  由於歷史的原因,造成了海峽兩岸各有一個故宮,但同根同源的兩個故宮都珍藏著代表了中華古代文化的奇珍異寶。

  台北故宮在市郊外雙溪的半山腰上,一條清澈的小溪在周邊環繞,山脈並不高卻優美靜幽,綠色的植物層層叠叠,到了這裡不禁讓人想起蘇軾的“山色空蒙雨亦奇”的詩句。

  儘管從外觀來看,台北故宮與北京故宮截然不同,但整座建築的設計理念依然秉承了中國宮廷式的建築風格,碧瓦黃墻,雕欄玉砌,在青山掩映下,顯得典雅而壯麗。

  走進館內,感覺更加清幽安靜,公關科的孫鳳儀告訴我,目前這裡珍藏著1948年以來從大陸運來的60多萬件珍貴文物。由於故宮展廳面積有限,通常每三個月換一次展品,要把這裡60多萬件稀世文物逐個亮相,至少需要30年時間。儘管這裡的文物常換常新,但人氣超旺的“翠玉白菜”和“肉形石”卻從未換過。

  “翠玉白菜”小巧精致,晶瑩剔透。白色的菜幫、綠色的菜葉,菜葉上還伏著一只較大的螽斯(紡織娘)和一只較小的蝗蟲。螽斯和蝗蟲都是繁殖力旺盛的昆蟲,白菜又兼備青、白二種顔色,所以這棵翠玉白菜的整體設計蘊含了“清清白白”、“多子多孫”的內涵。這顆白菜是清代作品,據說當時備受宮中妃嬪們的喜愛。

  (來源:文化傳播網,原文標題為“《台北故宮》總導演:台北故宮的魅力何在?”)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