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社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亞洲定位與鳩山的“重返亞洲”

http://www.CRNTT.com   2010-03-17 10:25:57  


鳩山提出的“重返亞洲”是否預示著日本的亞洲身份定位已經清晰,仍存在巨大疑問
  中評社北京3月17日訊/日本自明治維新開始,對其自身的身份定位就一直成為日本思想界所爭論的一個重要話題。對於日本而言,中國作為一個巨大的他者在亞洲存在,是日本一直難以擺脫的影子。因而,日本的亞洲身份究竟該如何定義,事實上就不可避免地與中國現實中的實力聯繫在一起了。從歷史上看,日本從試圖擺脫中華文明的影響而建立起獨立於中華文明之外的“小中華文明圈”,到其“脫亞入歐”的外交策略,以及去年日本鳩山首相提出“重返亞洲”的外交方針,都是這樣一種思維的延續。 

  但鳩山首相提出的“重返亞洲”是否預示著日本的亞洲身份定位已經清晰,卻仍然存在巨大的疑問。從鳩山政府自去年執政以來的內政外交方針上看,鳩山的“重返亞洲”外交政策,更像是日本民主黨小澤一郎“改造國家計劃”思想的拆解版本而已。具體而言,其特征如下:在經濟上融入亞洲,在政治上尋求獨立,在軍事上強化美日同盟關係。因此,與小澤的政治大國化思想的差別只在於軍事上尚未能獨立自主而已。 

  在經濟上融入亞洲,就這一點而已,日本民主黨政府與自民黨政府的外交政策,並無太大的差別。現時下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與亞洲區域經濟的崛起,對日本經濟尋求重新振興,顯然是一次巨大的機遇,無論是民主黨政府還是自民黨政府,對此都有著清醒的認識。因而,自小泉政府之後的三屆自民黨政府,都力主在政治上保持與亞洲國家的友好關係,尤其是與中國的關係。所以,在這一點上,民主黨政府與自民黨政府並無太大的差別。 

  但與此同時,民主黨政府更加在意“政經分離”的策略以保證日本經濟與亞洲經濟的無縫連接。因此,日本鳩山首相從競選時就對中日之間的歷史問題、參拜靖國神社問題作出了清晰的表態;而在日俄關係上,為了使得日本有機會參與俄羅斯的遠東開發計劃,在涉及日俄之間北方四島的領土談判問題,就明確表示放棄自民黨政府所堅持的“政經不分離”談判原則。這些顯然是鳩山政府與自民黨政府在經濟政策上的不同之處。 

  在政治問題上,鳩山政府尋求獨立傾向也是顯而易見的。除了繼續其一貫試圖在東亞區域中扮演領導者的角色表態外,美日同盟之間的“美主日從”的政治模式,顯然是鳩山政府最想首先打破的政治枷鎖。包括討論美日同盟關係,提出“東西共同體”的概念,在普天間機場的搬遷問題上與美國多次交鋒以及一上台就宣布調查美日之間所謂的核密約問題,這些都清晰地顯示出了日本有意在政治上保持與美國一定的距離,試圖使日本走出“美主日從”的傳統政治模式。 

  在3月10日,鳩山政府甚至宣布決定將不讓日本駐美大使館及外務省的官員參與普天間機場搬遷問題的日美談判。談判地點原則上也將安排在日本國內。此舉顯然是為了突出鳩山內閣的“政治主導”方針,避免談判由美方主導。由此可見其政治立場的獨立傾向化。 

  但顯然,現時下日本完全擺脫美國的控制是不可能的,美國在東亞的軍事存在,也是日本所不能忽視的。因此,在美日同盟關係上,鳩山政權所謂的重新定位,顯然是希望實現美日同盟關係的轉型,從原來的政治軍事同盟關係,轉變為單純的軍事同盟關係。從這一點上看,在《日美安保條約》簽訂五十周年之際,美日兩國均表示將繼續深化兩國的同盟關係,也就不足為奇了。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