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社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為何要做一個政治學者?

http://www.CRNTT.com   2010-05-18 09:39:32  


胡泳接受搜狐網專訪
  中評社北京5月18日訊/“最終,做一個政治學者不是為了成為哲學王,而是為了在滿足我們的智識需求的同時,服務於公共利益。我們也不必太為如何向權力說出真相而焦慮。對我們自己說出真相,就足夠了。”此間《經濟觀察報》昨天登載文章“胡泳:為何要做一個政治學者?”,內容如下:
  
  1996年,記者胡泳將尼葛洛龐帝的《數字化生存》翻譯成中文出版。當時並沒有多少人會想到網絡對於日後的中國將意味著什麼,以及它將會如何演變。胡泳卻因此而成為中國互聯網的最早啟蒙者之一,同時也讓他成為中國互聯網持續的關注者。不過,除此之外,胡泳還有著多重的身份,他曾是頗受歡迎的嚴肅電視談話節目《對話》的總策劃,他還是最早的商業史作家,因為寫作海爾和張瑞敏的案例而知名。

  從媒體人轉型為學院人,用他自己的話講,是可以跳出某種循環,深入地琢磨一些事。但是從記者到學者,當初的理想主義還在。胡泳說自己永遠不會成為那種純粹的知識人,而是更欣賞像薩特這樣的知識分子,介入這個社會。“我的身份是發生了變化,但是對社會的關切還是一樣。”

  胡泳為《經濟觀察報》撰寫的一系列專欄將體現他本人的這種多面性、對深入的渴求以及對社會的關切。對於胡泳而言,他觀察的是一個浮躁卻酷勁兒十足的世界,在他的開篇《為何要做一個政治學者》中,他表明自己這一次選擇的是從一個需要耗費極大智力和激情的角度,來試圖對現實進行更為嚴肅和有價值的審視和言說。他所描述和評論的這個“躁與酷”的世界實在令人期待。更何況,“滿足我們智識需求的同時,服務於公共利益,說出真相”,還有什麼能比這更適合這份報紙引以自勉?

  歷史在敲門,如果你是一個好思索、好反省的人,你必須注意政治問題……做一個政治學者,所做的事情就是要思考何為政治。所有的具備一定複雜性的社區都會按照特定的有關正義、平等、互惠和權威的原則組織自身。這是人類學上的普遍規律。你可以去考察古老的印第安社區,或者土著人的社區,那裡都一定會存在一種權力體系,一種合法性體系,這些體系決定物品如何分配,任務如何下達,獎賞如何安排。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