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社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熊培雲:鬼子如何進了村?

http://www.CRNTT.com   2010-09-18 08:24:54  


 
  武漢會戰是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的轉折點。1938年10月的九江外圍戰中,身為第九戰區第一兵團總司令薛岳幾乎全殲日軍106師團,這就是歷史上曾經與平型關戰役和台兒莊戰役齊名的“萬家嶺大捷”。只因為這位薛總司令抗日前曾經領軍追剿紅軍,抗日後又積極打“反人民”的內戰,待他日功敗垂成,撤到台灣,其人其事也便在這片土地上煙消雲散了。 

  除此之外,應該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萬家嶺大捷”並沒有扭轉武漢會戰的頽勢。十幾天後,當廣州淪入敵手,國民政府意識到武漢戰略地位已失,又不想讓南京的孤城血淚在武漢重演,於是宣布放棄武漢。由此,日軍很快在10月27日占領武漢,並在江西境內攻占德安,只差過境永修直取南昌。10月30日,蔣介石飛抵南昌視察防務,批准薛岳兵團撤至永修縣修河南岸的計劃。本村位於修河南岸六公裡處,接下來的幾個月,和沿岸村民一樣,日日聽到的都是槍炮之聲。 

  當時國民政府軍在修河南岸部署了49、70、79共3個軍,共十幾萬人,這場戰役一直持續了幾個月,史稱“修河保衛戰”。而日本人之所以能夠打過修河,當地人認為這主要歸咎於兩方面,一是國軍換防時調走了98師,二是有軍隊放水。前者確有其事,當新調防來的隊伍潰不成軍時,98師為此大為光火,卻也回天無力。至於是否有人放水,則不得而知。據《永修縣志》記載,1939年3月岡村寧次在修河北岸親自督戰,日軍出動大量飛機轟炸南岸沿河工事,炮火密度超過蘇州河之役,又大量使用毒氣筒、毒氣彈、小發煙筒和二苯代胂腈,21日終於在修河南岸衝出一道小口,直至徹底衝破防綫。 

  而最初的這個突破口正是我的祖母所在的村莊陽山廖家。這個狂亂的年代,日軍苦戰幾個月後何等惱羞成怒!據這個村子裡的老人們說,日軍打過來後,該村有一半人慘遭屠戮。歷史給中國人開了太多的玩笑,日本投降後,岡村寧次竟然無罪脫身。 

  關於日軍殺人放火的歷史,廖家村的老人們至今未忘。

  “日本佬打過修河時,就是從我這裡過的河,我這屋場(村莊)二三百幢房子全部被燒光了,一個村莊被殺掉了300多人。有一家人,全家7口人,其中有5個崽,全部閃(躲)在飛機洞(防空洞)裡,完全被殺光了……日本佬打過修河時,我還在歸裡(家裡)。等日本佬來到我村莊時,我們就逃到南邊去了。我爺娘(父母)帶我4兄弟逃到雲山時中了毒,就那樣被毒死了,就只剩下我兩兄弟回來。”———廖運全口述,生於1925年12月10日。 

  另一位老人解釋了為什麼當時有許多村民沒有出去逃難而慘遭滅門。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