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中西文化的差異:和諧vs衝突

http://www.CRNTT.com   2009-05-16 00:26:39  


 
    結束語:

  筆至此,令我憶及一件往事,証明“先富後教”是符合鄧公小平創建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構想。1987年暑期本人有畢生之榮幸受鄧公之邀請訪華。由紐約飛北京;然後由北京出發,乘火車專列至北戴河面謁鄧公。除共進晚餐時間外,與鄧公辟室密談近五小時之久(只另有一人記筆記)。鄧公不恥下問,垂詢諸多問題;亦給我機會向他請益。有關中國改革開放的未來方向以及是否有“量變至質變”之虞,鄧公的答覆實堪回味細嚼。他說:“我們這一代領導人(指他自己)的職責,乃在使社會進入小康。我們下兩代的領導導人,會知道如何為大眾帶來更好的文化建設與政治建設。最終進入真正中國式的社會主義”。

  當時,我對他的答覆,並不完全懂得其中玄機。21年後的今天回頭觀之,才恍然大悟。鄧公於1997辭世時,中國已漸進入小康社會。鄧公身後的第一代領導人(江澤民),也許大家只記得他創造了“三個代表”理論。其實,另外一件同樣有意義的創樹,即在他的領導下,於1995年主持了中共第一次慶祝孔子誕辰。自後,國內乃有孔子思想再放異彩。而在2002年胡錦濤(鄧公走後的第二代領導人)接班以來,國內很多小學已開始施教《論語》。中央電視台第四台每日還有大學教授講解《論語》與中國傳統文化。這豈不是既“富”而後“教”之的具體實踐?!

  胡總書記計劃將中國締建為一個“和諧社會”的苦心,正如以上分析所見,是一整套的為了建設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全面改革計劃。完全符合鄧公要將中國建樹為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社會的遺願。鄧公於1987年對我之預言,果然在他走後第二代領導人主持下兌現。鄧公之偉大,更張顯於他之識人與用人。他選對了身後兩代的接班人。另外一點,即從這一切回顧中國文化,我們可以體會到中國有史以來(特別是儒家孕育)的“和諧社會”理想,原來就是貨真價實“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注五)。

    註釋:
  註一:對此,最有代表性的莫過霍蔔思(Thomas Hobbes) 的巨著Leviathan (巨無霸)。

  註二:見柏拉圖 (Plato)的 The Republic (理想國度);與他的 The Statesman(真正的政治家)。

  註三:保羅是耶穌的弟子中對教會興起最重要的一人。《聖經》的“新約全書”27 篇中,有一半是他(受聖靈感召)寫的。

  註四:這一節的討論,主要是根據家兄熊琛所著《醉墨軒心聲錄:闡明儒學糾謬正俗》(台北:柿葉山莊文藝社,2008)中,第二章中的“也談‘和諧社會’”篇,特別是60-64 頁。

  註五:家兄熊琛大作(頁64)對此點,純從中國儒家思想來衡量,有同樣結論。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