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將再次背離

http://www.CRNTT.com   2009-07-02 10:28:02  


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背離不利整體經濟復蘇
  中評社北京7月2日訊/中國工商銀行城市金融研究所副所長鄒新今天在《第一財經日報》登出文章,作者表示:“歷史似乎總在重演”,“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將再次背離”。文章内容如下:

  金融市場的諸多利好和實體經濟的一些良好數據正在不斷刺激全球投資者的“看多”壓倒“看空”。從大宗商品市場到股市,從黃金市場到受此次金融危機重創的房市,資產價格的迅速上漲凸顯全球通脹預期的激升。最新數據顯示,5月份美國1年通脹預期和5年通脹預期分別為2.8%和2.9%,較2008年末的1.7%和2.6%大幅上升。

           資金結構性流動日趨活躍

  從4月份開始,全球金融市場的表現日趨良好、穩定。以三月期美元TED利差為代表的反映信貸緊縮的指標近期持續下行,並已接近危機爆發前的溫和水平,而反映市場情緒的VIX指數亦表明,美國金融體系的恢復甚至已經超出市場預期,“最壞時刻已經過去”的判斷日趨穩固。

  同時,美歐甚至是日本的實體經濟運行層面出現的一些積極變化也放大了市場的樂觀情緒。這些變化致使“全球經濟史上空前的集體大撒錢必將導致通脹”的心理預期在市場上占據了上風。通脹預期激升的一個直接結果是,資金的結構性流動日趨活躍,即金融危機後流入美國國債市場的大量避險資金開始重出江湖,流向大宗商品、股票等資本市場,致使美元持續貶值的同時,還不斷推高資產價格,從而加劇了通脹預期的循環式上升。

  我們的實證研究表明,美元指數與全球通脹預期存在較高的相關性,同時還與實際通脹水平有明顯的相關性(其間存在一定的時滯)。這種通脹預期的生成直觀地表現為資金對美元避險需求的變化:金融危機停止惡化和恐慌情緒的縮減導致投資者的風險偏好日益回歸,致使國際資金從美國國債市場流向大宗商品市場等領域,投機勢力再度活躍。需要強調的是,美元持續貶值會進一步通過“貨幣幻想”等效應強化通脹預期。此外,這一輪通脹預期迅速上升的另外一個重要特征在於,資產價格短時間內的快速攀升進一步推高了通脹預期,尤其是通過財富效應加重了市場對需求拉動型通脹的擔憂。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