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兩岸關係的政治經濟學

http://www.CRNTT.com   2009-07-19 10:43:55  


 
                破解政治難題已有先例

  王毅於六月十九日晚間在洛杉磯與僑界代表座談,當談及“先易後難,先經後政”時表示,難的問題總是要出來的,沒有必要去刻意迴避。例如世界衛生大會的問題,就屬於一個難的問題,也是一個“政”的問題,但總體上的處理還是比較平穩,兩岸的多數民眾都是接受的,國際上的反應也不錯。王毅在這裡點明了,在過去一年來,兩岸的協商進程雖然以“易”、“經”為主導,但不等於對政治難題完全不能碰,及一項也不能破解。王毅在這個座談會上還特別引述胡總的話:“兩岸在涉外事務中避免不必要的內耗,有利於增進中華民族的整體利益。”王毅指出,這個理念和精神也適用於兩岸僑界。國民黨認為,胡總和王毅的表態,是正面回應馬英九建議的兩岸“外交休兵”及“僑務休兵”。兩岸在涉外事務上取得相當程度的共識,尤其是台灣在今年五月首次派團參加世衛大會,就是兩岸並無刻意迴避政治難題的證明,而所謂北京有意打破“先經後政”的論點,也就無以成立。

   馬英九在兩岸協商問題上不斷強調“先易後難,先經後政”,讓不少人以為他只想談較易的經濟議題,而刻意迴避政治難題。殊不知馬氏也有政治經濟學觀點。馬氏去年八月二十六日在接受墨西哥《太陽報》專訪時指出:“兩岸直航確實是六十年來未曾實現過的重要政策,其政治上的意義代表兩岸都願意透過直接的來往降低雙方的敵意,並且促進雙方的交流。”這顯示,馬承認其執政後首先落實的一項經濟政策,就具有重要政治意義。他又表示:“我們希望與大陸達成一個外交休兵的共識,也就是說雙方不再去爭取對方邦交國的承認,這樣的話,雙方可以減少許多無謂的惡性競爭以及資源虛耗。”

  馬在上任一周年之際,把“外交休兵”及台灣首次參加世衛大會,作為其重要政績之一,可見他並無刻意迴避政治難題。只要在某項難題上大陸釋出善意和讓步,他估計條件和時機成熟就會順勢而上。在今後兩三年,不排除馬再接受一兩個政治難題的挑戰,只要他研判對競選連任有吸票效用,則不怕冒內部的政治風險。

                   民進黨不能老是扮黑臉

  綠營“獨派”最先及常用“政治經濟學”來論述兩岸互動關係,但觀點和結論與紅藍兩方完全相反。“獨派”以“主權”政治掛帥,把其幻想的“台灣國主權”擺在壓倒一切的地位,認為馬英九全面開放兩岸經濟交流並要簽訂ECFA,是“全面傾中政策,把台灣推向中國勢力範圍,而無以自拔”,在法理上喪失“主權”,在政治上危害“國家安全”,所以他們“寧可餓死”也反對ECFA。

  民進黨對ECFA在意的不是其經濟效益,而是台灣不能以“國對國”的身份和規格與對岸簽約。民進黨內也有“和中”交往的聲音,說“不能任由國民黨壟斷兩岸關係”,要“使二元關係變為三角關係”,並使民進黨“轉型為兩岸交往的正面角色”。但可惜他們仍然陷在“爭議主權”的泥淖中不能自拔。民進黨若想補救自己最脆弱的環節,在兩岸關係中扮演正面角色,得先戰勝自己,改變“兩國論”的政經邏輯,把其所謂“對中戰略”改為有建設性的兩岸政策。民進黨如果不能首先破解本身固有的政治難題,就不會得到再次崛起的歷史機會。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