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日政壇變臉 並不等於變革

http://www.CRNTT.com   2009-09-04 11:26:53  


日本政壇變臉能帶來重大變革嗎?
  中評社香港9月4日訊/“民主黨在眾議院的獲勝,給日本政壇帶來了改變,但是有多大改變就要看其接下來的經濟政策能否取得效果了。不過它的內外政策與自民黨執政時期相比,短期內將很難有巨大改變,更多的是在傳承中體現自身特色。”《大公報》今天登出周子勳的文章“日政壇變臉不等於變革”,對日本政壇的變化作出上述判斷。文章内容如下: 

  第45屆日本國會眾議院選舉最終結果於8月31日凌晨揭曉。最大在野黨民主黨獲得眾議院全部480個議席中308席,超過控制眾議院各個常設委員會的絕對穩定多數269席,民主黨取得了空前勝利。

  這一選舉結果打破了日本戰後建立的著名“鐵三角”之一角。“鐵三角”中,自民黨、官僚機構和日本企業之間構成了緊密的三邊合作關係。輿論普遍認為,民主黨上台無疑對日本今後的政局走向和內政外交政策產生重大影響,雖然日本換政府如同走馬燈,但過去基本都是在自民黨內部來換。而這次的不同在於,自民黨完全落敗,過去的政商結構會發生調整。因此,其深層影響值得關注。

            在傳承中體現自身特色

  不過它的內外政策與自民黨執政時期相比,短期內將很難有巨大改變,更多的是在傳承中體現自身特色。從民主黨高層人物的背景來看,包括鳩山由紀夫、小澤一郎、岡田克也在內的很多民主黨實權人物都是自民黨出身,他們和自民黨之間雖有競爭,但又彼此關係密切,民主黨也基本上是靠蠶食自民黨的傳統地盤而發展壯大的。最近有人以鳩山的夫人出生中國上海來判斷鳩山的對華方向,其實就和當初看陸克文會說流利的中文一樣,太過於一廂情願了。

  在我看來,對於政治來說,這根本就是兩碼事,這些最多算是私人情感的東西。實際上,民主黨和自民黨一樣,也是派系林立,而且差別比自民黨還要大。這種派系的鬥爭對沒有從政經驗的民主黨來說本身就是一個負面的影響,這跟台灣的民進黨背景是差不多的,只不過日本的民主黨比民進黨光明正大一點,執政的環境與民進黨不一樣。

  從得票來看,雖然獲得多數,但是依然還要與社民黨、日本共產黨等小黨派合作,使得民主黨會受到一定的牽制,在修憲、海外派兵、集體自衛權、朝鮮半島核問題等一系列重大問題上,民主黨與社民黨、日本共產黨及國民新黨的意見並不一致,這將會削弱民主黨在這些問題上的變革力度。

            關鍵在於經濟發展政策

  於我所見,對民主黨而言,最大的威脅不是政治,而是經濟發展政策。據我的觀察,在大選前不管是自民黨還是民主黨,在經濟政策上都不敢有新的行動。民主黨提出將把國內需求作為經濟增長戰略的中心,該黨的經濟政策將令2012年4月開始的財年經濟增速提高2個百分點,還闡述了減輕家庭經濟負擔的8項主要計劃,其中包括兒童護理津貼,醫療改革和取消高速公路收費等。預計這些計劃在2010年4月份開始的財年裡將花費7萬億日圓(約合740億美元),並在2013年開始完全實施這些計劃時增加到16.8萬億日圓。不過,這個計劃到底將會得到什麼樣的結果,很難預料,而且這個計劃帶來的財政赤字也遭到一些經濟學家的質疑。

  其實,自從上次亞洲金融危機以後,日本國內一直就試圖推出新的經濟政策以挽救日本持續衰退的局面。自2001年日本左一個新經濟政策,右一個新經濟政策,結果越搞越糟。日本當時很多企業都在積極的向海外投資,但是政府部門始終將注意力放在國內。從日本的經濟結構來看,期望靠國內的需求來獲得東山再起,在沒有重大技術創新的背景下,是不可能的。如果說中國的需求相對飽和的話,那麼日本是絕對的飽和,從今年二季度日本的經濟實現經濟增長0.9%來看,在剔除國內需求負增長後,對中國出口的擴張就是一個最大的貢獻。

  中國已經成為日本最大的貿易出口市場。這是日本經濟的一個現實,所以民主黨的經濟政策如果繼續死守國內的話,其經濟政策結果將同樣步自民黨的後塵。

            政治體系短期內難改變

  而對日本民眾來說,最關鍵就是看經濟上的好轉,所以在接下來到明年的參議院選舉的這個時間,對於民主黨來說充滿著相當大的風險,不管對內還是對外政策都會受到自民黨的攻擊,而且由於民主黨缺乏執政經驗,在短期內很難改變由自民黨遺留下來的政治體系。

  可見民主黨眾議院的獲勝並沒有媒體說的那麼樂觀,只是前進了一小步,給日本政壇帶來了改變,但是有多大改變就要看其接下來的經濟政策能否取得效果了。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