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儒家與民主

http://www.CRNTT.com   2010-03-29 10:49:01  


 

  但是有關外交政策或者環境保護的議題,該怎麼辦呢?政府在這些領域的決策將影響到非選民的利益,這些人也需要某種形式的代表。因此,儒家思想家提出了賢士院的建議,那裡的代表是經過自由和公正的競爭性考試而選拔出來的。這些代表有義務維護經過民主選舉產生的政治決策者往往容易忽略的非選民的利益。 

  對考試的一個明顯的反對意見是因為考試不能檢驗出孔子關心的種種美德:靈敏性、謙遜、仁愛等,從理想上看,這些也是現代世界政治決策者的品格。考試確實不能完美的檢測出這些美德,但是問題在於這些考試選拔出來的代表可能比民主選舉出來的代表更有遠見。 

  有理由相信這些。布賴恩.卡普蘭(Bryan Caplan)在《理性選民的神話:為什麼民主選出糟糕的政策》(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8)顯示選民往往是非理性的。他提出了舉行選民能力考試作為糾正辦法的建議。(在中國,以考試形式檢測能力有可能作為政治改革的建議而被考慮。)考試將檢測基本的經濟學素養(以及國際關係方面的知識),也包括儒家經典的知識,不僅檢驗對它們的記憶而且檢驗對它們的解釋。著名的儒家政治思想家蔣慶認為,考試能確定後續政治行動的框架和道德詞匯,對考試合格者還要進行實際表現的考核。 

  這種假設是否太牽強了呢?其實,這並不比西方式自由民主轉型的前景更荒唐(因為這兩種前景就假設了更加開放的社會)。至少它幫助消除人們對民主轉型的主要擔憂:即可能出現短期的、過分民族主義的政策決定。它也是我們應該用什麼標準評價中國的政治進步的問題。從政治上說,許多人認為中國看起來應該更像西方。但是,也許有一天,我們希望西方看起來更像中國呢。(貝淡寧著 吳萬偉譯)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