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多倫多G20會議:告別凱恩斯

http://www.CRNTT.com   2010-06-23 10:50:05  


 
G20應重新聚焦金融監管議程

  6月20日消息,本月26日-27日,20國集團領導人將聚首多倫多舉行峰會,會議可望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改革和其它全球經濟治理問題上取得進展。但議程中的獨特一項——金融監管,目前所獲成果不如預期的那樣。

  2008年11月,雷曼兄弟剛倒閉之時,20國集團領導人首屆峰會在華盛頓舉行,大家對“以全球策略解決全球問題”齊心協力、慷慨激昂,特別是歐洲的領導人。其隱含的目標是金融監管規則的全球協調,以此重建金融穩定,減少銀行尋求最寬鬆環境的“監管套利”,確保公平競爭。金融監管占到這次峰會47項行動計劃的至少38項。

  但時至今日,其核心的一項正陷入困境。巴塞爾委員會有關銀行資本、杠杆率、流動性標准的談判進展艱難,可能今年無法如期完成。會計准則制定者並未就包括金融工具在內的一些關鍵問題達成一致,他們稱無法在上次匹茨堡峰會設定的2011年年中前完成。在承諾之外的一些個別設想,如德國最近禁止部分銀行股票和CDS“裸賣空”這一突兀行為,也須進行全球協調。更近一些,因遭到加拿大等國的強烈反對,全球徵收銀行稅的倡議,現正變得聲音漸弱。

  現在斷言20國集團金融監管議程失敗為時尚早,不過,這難免讓人感覺,全球金融協調的前景,盡管聽來不錯,但仍與現實格格不入。監管就是政治,而所有的政治都限於本國本土。如今,在金融這樣敏感的領域,同樣的規則可以同樣地適用於全世界的設想,如同烏托邦。

  為挽救可信度,20國集團的議程應回到以初始原則為基礎,其宗旨應當是更好地管理跨境傳染風險,並保障全球資本配置的效率。

  一些事宜可以留給單個國家獨自裁決,就像美國即將出台的金融改革法案一樣,因為它的國際影響有限。這適用於對零售銀行的監管,因為這通常局限在一個國家內,或者像歐洲一樣,局限在歐盟內部。冰島的金融危機動搖了零售銀行分支的概念,因為這些銀行的母國難以有效地確保英國和荷蘭的存款安全。歐盟如果想要維持其統一的銀行市場,就必須建立跨國界的審慎監管體系。在這個體系中,計劃設立的歐洲銀行監管局(European Banking Authority)將是一個重要的裡程碑。但是,在世界其他地區,即使是對於匯豐這樣的全球性銀行而言,標准的做法是給子公司在當地注册。在這一模式下,統一的全球審慎監管標准值得期待,但並非不可或缺。

  但是,對於投資銀行則需要更多的協調,因為投行的諸多目的之一就是協助資本跨國流動。母公司為分支機構提供明確的支持,是替代本地注册的辦法之一。這意味著使用和母國相同的監管標准來確保不同國家的投資銀行可以在各個地方公平競爭,同時要確保能夠阻止極具危害的“監管套利”。此外,在綜合性銀行中,政府對儲蓄存款的保險不該不正當地補貼投資銀行。在這一背景下,全球性的投資銀行可能會更多地將總部設立在大國中(瑞士的情況非常值得關注);而綜合銀行模式的競爭效應可能會更多受到關注,特別是對於在國際上非常活躍的銀行。解決這些事宜非常困難,短短幾年內很難有結果。

  和銀行不同,資本市場從全球融合中受益頗多。在這一領域的監管中,G20應該更為積極,特別是考慮到這一領域的危機格外需要有效的監管,而各國各自為政制定的措施往往會起到負面效用。國際會計准則制訂目前仍沒有可持續的監管模式。金融市場一些雖非主角但也非常重要的參與者,如審計公司、評級機構、清算所和數據庫,對於它們來說,創立全球性監管機構目前還沒有先例但也是需要的。在這一方面,相應的政策討論尚未開始。

  G20承諾要對全球金融體系進行有效監管,避免不同國家的政策衝突。這必須是G20首腦的重要目標。這需要更多的實用主義態度,也需要更多的關注。(財新網)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