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史上最嚴巴塞爾協議促銀行業轉型

http://www.CRNTT.com   2010-09-22 08:01:40  


  中評社北京9月22日訊/在全球金融危機餘波未了,歐美經濟仍在衰退邊緣掙扎的時候,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的27個成員經濟體經過9個月的磋商和討價還價,最終在9月12日就全球銀行業的監管達成了新的協議,即《巴塞爾協議Ⅲ》。

  中華工商時報發表學者馬光遠文章表示,新的巴塞爾協議無論在銀行資本構成、資產質量還是在資本充足率以及其他流動性指標方面都大幅度、甚至成倍地提升了監管要求,從協議的內容看,這絕對可以稱之為最近30年來全球銀行業在監管方面進行的最大規模的改革。比如,要求全球各商業銀行5年內必須將一級資本充足率的下限從現行要求的4%上調至6%;同時,由普通股構成的“核心”一級資本占銀行風險資產的下限則提高得更為明顯,將達到7%,其中要求截至2019年1月1日,全球各商業銀行必須將資本留存緩衝提高到2.5%。

  毋庸諱言,對商業銀行各項安全指標的大幅提升,意味著人類在經歷有史以來最嚴重的金融危機的洗禮之後,全球銀行業的監管迎來了3.0時代。而3.0時代的最大特征是,在銀行業監管的核心價值觀的選擇上,安全已經遠遠超越了效率,對銀行業安全的關注可謂史無前例。很顯然,這對目前仍然在泥潭中掙扎的歐美銀行而言,無論是資本充足率,還是資產質量的其他指標,要立即達到新的協議的要求,的確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基於此,新的協議規定了長達8年的過渡期,從而給全球銀行業提升自身的安全級別提供了足夠的轉型期,即便如此,歐洲一些資產嚴重不足的銀行,摩根士丹利分析師指出,德意志銀行、愛爾蘭聯合銀行、愛爾蘭銀行和奧地利第一儲蓄銀行都將陷入資本充足率不能滿足新規定的麻煩,下一步將面臨急迫的融資問題,在未來幾年,為了監管達標,全球銀行業需要從不同途徑融資高達上千億美金。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