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張銘清:打我是台灣的損失

http://www.CRNTT.com   2011-01-20 09:41:07  


 
我當發言人沒出過錯

  網易新聞:你擔任新聞發言人的時候,正好是兩岸關係比較緊張的時候。

  張銘清:是。

  網易新聞:正是台海危機的時候。

  張銘清:嗯,那時候兩岸關係一直處於一種緊張狀態,對台灣當局的分裂和分離的言行,發布會是經常要表達自己的立場的。再一個就是發言人的風格跟發言的內容相關,因為很大的量就是對台獨分裂活動表達立場和看法,甚至對他們一些荒謬的言論要進行反駁,予以批判。

  網易新聞:那時候有沒有什麼難忘的事?比如說一些記者提一些特別尖酸的問題,或者您當時根據對形勢的估計和判斷做了一些對當時沒有準備到的一些情況的發言?這個有沒有一些當時比較難忘的經歷?

  張銘清:這個一時還不好說,因為這方面(情況)也比較多,也沒有考慮這方面的東西。

  網易新聞:你在回顧自己十幾年發言人生涯的時候,您覺得對台發言的方式,包括咱們當時對一些形勢的判斷上現在反過頭來看有沒有一些值得反思或者總結的地方?

  張銘清:因為當時的台灣局勢和兩岸關係處在那種緊張的狀態,當時也是把反對和遏制台獨作為首要任務,所以發言人(發言的)內容也是為了這個首要任務來服務。所以整個發言的內容也好,風格也好,恐怕對台獨分裂的批判、鬥爭比較多一些。現在看起來,當然一個是當時的形勢決定的,但是我們反過來看,是不是更多的著眼於台灣民眾,跟他們有更多的交流,或者向他們表述我們的觀點是不是更好一些?

  網易新聞:從您自己的角度講,對自己這段發言人的職業生涯有沒有做過一個總結,對自己的工作滿意與否?

  張銘清:過去也沒有這個時間準備,建立發言人制度以後,不管思想、知識和制度方面準備得都不足。所以當時我說了一句話是“趕鴨子上架”,但是必須得上。總的來說的,從各個方面的反應來看,主要是從我們大陸方面的反應,對我的發言還是比較肯定的,認為至少沒有出過錯,沒有說“這個發言人不行了”這一點我自己覺得比較欣慰,因為這個政策性、敏感性很強,如果一出錯,因為都是現場直播的,第一時間出去,根本沒有辦法有糾正的機會。

  網易新聞:您覺得在工作當中沒有出過錯,這是對自己最大的肯定。

  張銘清:嗯。

  網易新聞:在兩岸局勢特別緊張的時候,遇到一個特別關鍵的新聞點,這時中央領導對你有沒有一些直接的授意,告訴你我們的判斷和角度是什麼?

  張銘清:有的中央領導同志,分管的領導同志對某一方面的問題特別重視,生怕出問題,也直接跟我說,跟我交代,給我打電話,甚至(讓我)到他的辦公室特別囑咐。再有一些台灣的各個媒體,也造一些中央領導同志的謠,沒有這樣的事情,我們必須要澄清這個事情,中央領導同志也交代,這個事情必須要說清楚,所以這個情況是有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