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王建:緊縮貨幣難解通脹

http://www.CRNTT.com   2011-02-02 08:58:05  


 
  有人說既然加息會引來熱錢,那為什麼去年11、12兩個月熱錢流入反而退潮了呢?這是因為,去年11月朝鮮半島的炮擊事件,使流入東亞地區的國際資本發生了恐慌。但是軍事行動所形成的改變國際資本流向的力量不會持久。因此如果再度加息或者提高存款準備金率應對通脹,就必然會在圍堵熱錢方面更加忙碌。

  壓人口增耕地非貨幣之功

  文章表示,去年通脹再度抬頭,顯著影響了居民消費,而推動通脹的主要原因就是食品價格上漲,大約占全年物價上升因素的3/4。而自新千年以來,消費物價總計上漲了23.5%,食品價格卻上漲了64.8%,是總體物價上漲水平的2.8倍。那麼為什麼食品價格上漲推動通脹率走高會成為長期現象呢?就是因為中國的人口還在增長,耕地卻因工業化、城市化占用在不斷減少,由於人多地少的矛盾不斷發展,就推動了食品價格不斷攀升。去年中國進口了5400萬噸大豆,進口的玉米、大米和小麥合計也有600萬噸,穀物進口總量已達到6千萬噸,已相當於全球穀物貿易的1/4強,因此國際上已經有糧價上漲的中國因素說。目前進口糧價已高於國內糧價水平,去年糧食進口的猛增,應該很快就會反映到國內食品價格上面。

  中國的人口高峰是2030年,屆時總人口將達到15億人,即比現在還要增加1.8億人。人口增長就要增加食品需求,隨人均收入水平提高食品需求也要增加,所以估計到2030年中國的糧食得比目前增加2億噸以上才能滿足需求,而目前全球糧食貿易的年度總量也不過才2億噸,所以增加的糧食需求,恐怕大多數都得靠提高中國目前18億畝耕地的土地產出率來解決,這就不可避免地會引起對農業投入的增長率超過產出增長率,在經濟學上就叫“邊際報酬遞減效應”。例如根據農業部的數據,2010年我國28種蔬菜加權均價為每斤2.11元,比上年漲0.22元,漲幅為11.4%。但同時,蔬菜生產種子、農藥、化肥等農資上漲10%左右,農業生產季節性雇工費用平均上漲20%—30%,農機作業費、土地流轉租金均上漲20%以上,預計總生產成本上漲15%左右,生產成本上漲反而高於收益上漲3.5個百分點。所以,人地矛盾所導致的由食品價格上漲所推動的通脹將是長期化的,貨幣緊縮既不可能壓制中國人口的增長,也不能增加耕地,怎麼能對這種類型的通脹有效呢?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