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邵宗海:蔡英文沒有在兩岸迴旋的空間

http://www.CRNTT.com   2011-11-21 00:28:21  


蔡英文口中的“中華民國”與“憲法不符”。
 
  當然“九二共識”一詞是國民黨人蘇起所創,蔡英文與民進黨可以很合理的捨棄不用,但她必須也能提出一個“可讓兩岸可持續接觸”的基礎或用詞。否則“和而求同”如何和,EFCA如何續,沒有一個與對岸可以溝通的橋樑基礎建立,恐怕民進黨智囊也很難想得出一個良方。

  二、蔡英文的“台灣共識”,過程中有艱辛,建立後北京也非只接受一途

  蔡英文從宣佈參選到日美訪問的談話,確是清晰的勾劃出她的“中國政策”,是有意在尋求與中國的對話以及追求兩岸的和平發展。儘管外界對她的政策,仍覺得有其模糊的特性,不過,整體而言,應該可以大致摸索到蔡的中國政策方向,如果真的需有批評,應該不在政策的模糊性,況且大陸政策本就具備一些“不能完全說個明白”的特性,應該是在政策的內容,去評估它是否能足夠去應對目前錯綜複雜的兩岸關係。作者願從下面二個層面來分析蔡英文的“中國政策”:

  尋求與中國(大陸)對話的基礎

  雖然蔡英文沒有承認“九二共識”,但那並不代表她要放棄與北京對話的基礎,而是她認為“九二共識”是個不存在的東西,所以她要去創造一個經過台灣民眾認同,並經過法律制訂過程的“台灣共識”,作為新的台灣與中國對話的基礎。

  儘管蔡英文對“台灣共識”說不出一個具體內容,其實這也是可以理解的。因為依她的邏輯,“台灣共識”是一個需要民主程序、形成共識的過程,在這過程中,尋找出台灣社會可以在哪些面向上有共識,共識若有進一步立法的必要,就到“立法院”立法。

  不過,由於蔡英文強調:因為這不是一個普通立法或公共議題,而是有關於台灣未來發表最重要的議題,牽涉到和中國協商往來,因此需要凝聚全體公民的意志,所以就不能採簡單的民主多數表決程序。但是到底是什麼形式的立法程序,正因為蔡英文沒有說清楚,所以才會導致外界更多的質疑。其實,對蔡英文來說,她應該只是想到:應有一個能聚集朝野與絕對多數民意認同的“台灣共識”,去與中國協商兩岸之間目前關係與未來發展,所以她根本還沒思考到這種共識將以何種方式凝聚,當然也沒有辦法想到“台灣共識”到底應具備哪些重點及內容,其實,台灣民眾在最後會凝聚共議的內容,可能現在的政治人物都無法預測得到。

  所以,蔡英文提出來的“台灣共識”形成過程,其實與1992年兩岸形成“九二共識”有很多相似之處,就是“求同存異,擱置爭議”。只不過,“台灣共識”是尋求內部認同在先,再求對岸的理解,不同於“九二共識”已得兩岸的認可。

  而且,更有意義的是,萬一在尋求全民共識的過程裡,絕大多數的台灣民眾認同現行的“一中各表”政策,是他們願意採用與對岸協商與接觸的基礎,那麼届時經過立法程序確立的“台灣共識”,就可能涵蓋了“九二共識”的實質,那麼尊重民意的民進黨及蔡英文,也只有“接受”的一途。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