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重整社會失序不能限於教化精英

http://www.CRNTT.com   2011-12-08 14:22:14  


今年11月26日,廣東惠州市惠城區人大代表許茗雄酒後駕駛奔馳轎車,逆行撞翻一輛電動車,大罵傷者:“你這個窮人,還敢騎一輛破車來撞我!”
  中評社北京12月8日訊/學者秋風在12月6日《南方都市報》上發表題為“精英敗壞是社會失序的根源”的文章,從三起與汽車有關的新聞說起,引證歷史,認為改變中國社會失序“最為重要的事情就是馴服精英,養成其中一部分成為君子”,這是比制度變革“更為基礎性的工作”(詳見鏈接)。對此,南都網今天登載學者陳心塵的文章“重整社會失序不能限於教化精英”予以反駁,作者認為,精英敗壞是當前中國社會失序的重要原因,但將之歸結為根本原因卻是言過其實;解決這一問題的根本性策略,也不是培育君子,實行德治,而只能以制度變革為先導,精英馴化為補充。詳論如下:

  秋風先生在12月6日的《南方都市報》上發表題為“精英敗壞是社會失序的根源”的文章,從三起與汽車有關的新聞說起,引證歷史,證明如文章標題所示的觀點,認為改變中國社會失序“最為重要的事情就是馴服精英,養成其中一部分成為君子”,這是比制度變革“更為基礎性的工作”。

  筆者同意精英敗壞是當前中國社會失序的重要原因,但將之歸結為根本原因,卻是言過其實。而解決這一問題的根本性策略,也不是培育君子,實行德治,而只能以制度變革為先導,精英馴化為補充。 

  支撐秋風先生論點的最重要論據是其叙述的中外政治史,但他叙述的歷史並不符合實際,因而從中得出的一系列結論就站不住腳了。 

  首先,秋風先生認為,“至少從堯舜時代開始”,中國傳統健全有效的治理機制就是所謂的“君子之治”,即依靠道德權威的統治。但中國歷史實非如其所說的那樣。目前國際歷史學界公認比較可信的中國文明史最早不超過殷商時代,夏代是否存在爭議極大。秋風先生依據早被文獻學者證明為偽書的《古文尚書》(其征引的所謂《舜典》文“直而溫,寬而栗,剛而無虐,簡而無傲”雲雲,實為《尚書.堯典》文,東晉偽《古文尚書》截取包含這段文字在內的《堯典》後半部分冒充失傳的“虞夏書”第二篇《舜典》。秋風引稱《舜典》,可見其所據必為偽《古文尚書》),論證殷商以前的政治制度,是非常輕率而不可據信的。而秋風先生最為尊奉的孔子所死心塌地欽服的周制,已被王國維先生的論斷證明,是一種“以等級和服從為特征的宗法封建制”(《不能這樣糟蹋中國傳統文化———再評秋風的孔子觀》)。這絕不是“依靠人們的信賴而享有軟性的治理權威”,也就是依靠道德權威進行統治的所謂“君子之治”。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