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黃靖:中國改革面臨的六大挑戰與選擇

http://www.CRNTT.com   2012-04-25 10:22:08  


 
中央與地方關係的扭曲

  中共現有8200餘萬黨員。但如何有效管理中共黨員幹部,卻成為日趨嚴重的問題。改革幹部管理體制,有效管理黨員幹部,不但關係到改革成敗,更事關執政黨生死存亡。

  中共面臨的第二個根本挑戰是中央與地方政府的關係。隨著改革進程的深入,中央與地方的關係也日趨緊張。地方政府必須為當地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負責,卻沒有自己獨立的財政收入——中國是地方政府沒有獨立財政收入的唯一大國。因此,中央投資、(通過中央政府的平台)借債、賣地是地方政府獲得資金的唯一來源。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地方政府對中央的財政依賴扭曲了雙方的經濟以至政治關係,使得雙方在利益上的矛盾長期得不到合理解決,越來越成為中國持續發展的一個桎梏。

  中央與地方關係的扭曲,進一步凸顯了中共面臨的第三個根本挑戰:集權與分權的矛盾。采納市場經濟是改革開放取得巨大成功的主要原因。促進市場經濟的發展必須分權,使在第一線運作的廠長、經理能夠根據千變萬化的市場,及時調整自己的策略。因此,經濟改革的過程其實是一個分權的過程。但是,中共一黨領導的政治體制,則必須通過集權來保持政策和治理的有效性。政治上的集權和經濟上的分權,形成了長期難以克服的兩難局面,成為中國進一步發展的瓶頸。

  第四個根本挑戰是日益拉大的分配失衡,並由此導致社會最基本的公平與正義的淪喪。這其中有政策因素,但主要原因是經濟結構的長期失衡。由於多年來以投資拉動經濟發展,使經濟發展中的三個要素——資金、科技和勞力——中資金的比重長期高居不下。其結果,那些從事金融、投資和資本密集型產業的人群,掠獲了經濟快速發展的大部分成果,而勞力的酬勞則長期低迷,科技也長期被“山寨”掠奪。

  因此,要從根本上解決分配不公,必須實現經濟轉型——這是目前中共面臨的第五個根本挑戰。靠投資拉動的經濟增長不可持續。只有提高科技和高品質勞力的投入和收入,才能從根本上完成中國經濟從投資型經濟,向生產消費型經濟的升級換代。

  第六個根本挑戰是社會民主轉型的挑戰。經濟現代化給人們帶來了兩個前所未有的好處:其一,是個體的經濟獨立性,比如妻子離開丈夫也能獨立生活,年邁的父母無需子女供養,也能靠有養老金安享晚年——所有這些在一個傳統的農耕社會中是難以想象的。其二,是現代化將人們最重要的經濟資源,從腳下不可移動的土地,轉換成可以隨身攜帶的知識和技能,人們因而有了完全的社會經濟能動性。其結果,是以“忠孝仁義”為核心理念的“臣民”價值觀,被以“平等、自由、獨立”為核心理念的“公民”價值觀所取代。而政治參與則是一個公民不可讓渡的權利、責任和義務。正是有了廣泛的政治參與的要求與行動,才成就了現代的民主政治。如何滿足不斷高漲的政治參與的要求,而又不危及社會的根本穩定,是中國是否完成社會轉型、建成一個開放、多元、民主的現代社會的關鍵。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