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中國消費”進場

http://www.CRNTT.com   2012-05-22 11:13:52  


彭文生,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首席經濟學家、董事總經理(資料圖)
  中評社北京5月22日訊/“人口結構變動將驅動未來十年消費率反轉,實現從‘中國製造’和‘中國投資’向‘中國消費’的轉型,並由此深刻影響中國和全球的經濟格局。在這個過程中,主動的體制和政策變革將有利於經濟轉型的平穩進行。”《財經》雜誌5月21日刊載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彭文生的評論文章“‘中國消費’進場”,詳文見後: 

  過去十年拉動中國總需求的三駕馬車中,投資和出口貢獻大,而消費貢獻持續下降,這普遍被認為是中國經濟不平衡的一個重要方面。近期消費有一些改善的跡象,一季度GDP增長8.1%,消費的貢獻達到77%,投資僅有33%,但消費的貢獻上升和政策調控引致的投資動能減弱有關,能在多大程度上體現長期的趨勢仍不確定。

  本文旨在分析消費率這個關係中國經濟結構調整的關鍵問題。筆者的主要觀點是人口結構變動將驅動未來十年消費率反轉,實現從“中國製造”和“中國投資”向“中國消費”的轉型,並由此深刻影響中國和全球的經濟格局。在這個過程中,主動的體制和政策變革將有利於經濟轉型的平穩進行。

  ■ 消費長周期上半場:中國為什麼“不消費”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居民消費率(消費支出占GDP的比重)在上世紀90年代相對穩定,2001年以後呈現下降趨勢。居民消費率從2000年的46%下降到2010年的34%,總體消費率(包括居民消費和政府消費)從2000年的62%下降到2010年的47%。過去十年居民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平均為34%,比此前(1978年-2010年)的歷史平均水平低了12個百分點。

  中國居民消費率的大幅降低並非歷史個案。國際經驗顯示,由於工業化推動的產業結構的變化,居民消費率往往在一段時間內經歷較大幅度的下降。但是橫向和縱向的國際比較均顯示,中國居民消費率和總體消費率的絕對水平顯著低於其他國家。2010年中國居民消費率比美國1930年以來的歷史最低水平低了16個百分點,比日本1955年以來的歷史最低水平低了19個百分點。

  居民消費率是否在統計上被低估是個有爭議的話題。我們從住房消費入手,估算居民消費率被低估3個-4個百分點,但這並不改變其2001年以來總體下降的大趨勢,也不改變中國消費率顯著低於其他國家的基本結論。

  中國過去十年居民消費率大幅下降,既反映了居民可支配收入占GDP的比重下降,也有居民儲蓄率(居民儲蓄占其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上升的原因。資金流量表的數據顯示2000年至2008年期間,居民可支配收入對GDP的占比下降幅度約6個百分點,而居民儲蓄率上升約12個百分點。根據我們的估算,居民消費率下降三分之一是受可支配收入占比下降的影響,另外三分之二反映居民儲蓄率上升。

  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占比下降和居民儲蓄率的同時上升主要反映兩個方面的變化:在收入的分配過程中,企業部門和政府部門對居民部門形成擠壓,同時居民內部財富和收入分配日益不平衡,造成平均儲蓄率上升。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