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中國家長正陷入教育恐慌?

http://www.CRNTT.com   2012-09-17 14:45:57  


 
  社會的鏡子

  事實上,家長的焦慮和培訓機構的逐利,像兩只巴掌一樣一應一和。

  網絡上的家長論壇裡,充滿了家長們焦慮的情緒,未進“名校”的討教如何進“名校”,進了“名校”的討論如何培養特長、參加競賽為未來升學加分,校園中的明爭暗鬥,延續到網絡上。

  從理論上說,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進步,如今的教育資源遠比過去豐富,上大學比20年前容易很多。但現在,教育競爭反而比過去更加激烈。家長和老師都知道過早的競爭和太大的學業壓力不利於孩子的成長,但大人們又不得不讓孩子參與到這場競賽中。

  對於這樣的怪現象,上海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鐘文芳用一句簡單的話解釋:“學校內的事情是由學校外的事情決定的。” 有專家指出,教育是社會的鏡子,教育如果“臟”了,一定是社會不太“乾淨”。

  夏惠賢教授認為,如果深究教育恐慌的根源,必須追究到目前中國社會中就業競爭、社會保障、職業收入差距等等宏大的問題上。“家長擔心孩子長大了找不到好工作,沒有好工作就沒有好生活,家長的想法是,與其長大了吃苦,還不如讀書的時候吃苦。”

  同時,夏惠賢認為家長的攀比心態、不願意從事體力勞動的陳舊觀念,也讓一些技術類學校、技術類工作受到歧視。夏惠賢認識的一位英國少年,高中時的志向就是考上大專,學一門自己喜歡的技術。“像上海這樣的城市,高級技術工人很缺乏,收入也不錯,但輿論的導向並沒有讓家長們意識到這一點。”

  要改變職業觀,需要改變不同職業在收入和社會尊重上的差距,但目前社會還沒有這樣的環境。“如果有一天,大家覺得做廚師是個不錯的職業,做清潔工也是不錯的職業,那麼教育領域的過度競爭,應該不會像今天這麼嚴重。” 鐘文芳說。

  教育是社會的鏡子,社會評價標準的單一投射到教育領域,就變成千軍萬馬補習、考證、“拼爹”的教育怪現狀。

  當一些家長認為學校和教師製造了惡性競爭的環境時,鐘文芳替老師們鳴不平。由於工作的關係,她經常接觸中小學教師,常常聽到類似的故事:學校如果“減負”不給學生布置作業,家長會不滿,要求老師布置作業,或者家長自己在校外給孩子找作業做。“只有真正實現社會多元、生存平等,才有可能改變教育競爭現狀。”鐘文芳說。

  少數家長,則用自己的方式反抗這種畸形的競爭態勢。

  “在家上學”是一種極端的選擇,也不被現行《義務教育法》許可,不過,中國的各大城市開始出現不少選擇“在家上學”的家庭。主動選擇“在家上學”的家長,一般具有較好的教育背景,他們對學校教育不信任,認為自己可以在學校之外給孩子尋找到更好的教育資源。

  來自杭州的一對夫妻,正在考慮讓4歲多的兒子“在家上學”。夫妻二人供職於大型企業,工作和多地遷居的經歷,讓他們“見多識廣”,對社會和教育有著自己的認識。這位父親認為,現在學校裡教師素質太差,應試教育磨滅孩子的創造力,不如自己在家教育。目前,孩子媽媽準備辭職在家專職教育,他們打算將“在家上學”計劃實施到至少初中之前。

  大城市中,更多人則選擇讓孩子留學海外,近年來,中國小留學生人數增長迅速。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發布的《2011中國出國留學趨勢報告》顯示,我國留學人數已經連續4年保持了20%的增長,達到34萬人的歷史紀錄,其中,本科生占留學總人數的60%以上。

  應試教育常常被視作如今“教育恐慌”的罪魁禍首,很多人呼籲學習國外注重平時成績和全面能力的評價機制,讓學生擺脫考試指揮棒。多年的呼籲後,儘管某些地區已經通過自主招生、校長推薦等方式向全面評價的方向做出努力,但考試成績的地位,在總體上還是難以改變。

  這樣的現狀看上去讓人悲觀,但教育學者岳龍卻認為,“教育恐慌”只是社會發展的一個階段,隨著社會公平的實現,這個階段終會過去。岳龍說,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日本教育競爭也曾非常激烈,為了搶占優質教育資源,各種名目的考試壓得學生透不過氣。20年以後,教育競爭的壓力小了很多。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