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富士康工潮宣告中國低薪經濟破產

http://www.CRNTT.com   2012-10-01 08:24:07  


 
  富士康事件和一系列的工潮,宣告了低薪經濟的破產。中國的貧富分化,也超過了警戒線,對社會形成了巨大威脅。中國必須尋找新的發展模式。

  為此,政府提出了國民收入倍增計劃,以矯正貧富不均所帶來的問題。但是在我看來,貧富不均的矯正主要應該通過市場來調節,政府要在社會服務領域扮演積極角色。

  隨著勞動力供應的短缺,勞動力價格自然會大幅度上升。這是市場供需關係決定的。政府要維護這種供需關係的市場運作,沒有必要通過行政命令的方式規定工資每年必須上漲百分之幾。這超出了政府的權限。

  我們需要特別警惕的是:今天政府如果能下令漲工資的話,明天就可能下令降工資。根據渣打銀行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王志浩的研究,近年來進入中學的學生數量平均每年降低1.8%。中學學生總數以約每年100萬人的速度減少,清楚揭示了勞動力供應的迅速萎縮。

  結果,除2009年外,自2003年開始,製造業工人實際工資每年上漲5%—10%。2010年2—3月對多家製造業企業進行的調研表明,工資水平普遍上漲了8%—12%。

  《華爾街日報》則報道說,民工的工價最近一年上漲了17.8%。勞動力相對充裕的時代已經過去。隨著勞動力變得相對稀缺,經濟增值活動中的大部分收入將用於支付勞動力成本。這一轉型(即經濟學家們所謂的“劉易斯拐點”),大概在幾年前就已經發生。

  其實,也正是在幾年前,即2004~2005年間,筆者準確地預言了這一轉型的發生,並且大聲疾呼:中國過度依賴勞動力密集型的產業,過度壓低勞動力成本,使企業陷入了低薪、低技術的陷阱,難以為這種轉型作好準備。

  如果說筆者的預言已經被今天的事實所印證了的話,那麼我在這一預言背後所作出的相關分析,就值得人們重溫。

  筆者預言的目的,是敦促中國盡快擺脫對低廉的勞動力的依賴,迅速轉型到高技術、高附加值的創新經濟(310358,基金吧)中。這就像中東的產油國一樣,大家守著充裕、廉價的石油,日子自然能過得很好。

  但是,放眼未來,石油資源總有被開採完的時候。當油井枯竭時還靠什麼過日子?這就需要在油井還沒有枯竭時,把豐厚的石油利潤用於其他的投資,如高科技、金融等領域。以後油井枯竭,但這些新經濟也成熟起來,發展就可能成為持續的。

  同理,中國在勞動力資源豐富廉價之時,要想到勞動力資源枯竭時應該如何發展,僅僅“到什麼山上唱什麼歌”、高高興興地走著瞧是不行的。

  從勞動力密集型的低端製造業向高科技的創新經濟轉型,不是一夜之間想轉就能轉的,必須提前作準備,必須在勞動力資源還沒有枯竭時作準備。

  問題是,中國在勞動力充裕的晚期,仍然缺乏這種前瞻性的考慮,而是陶醉在“襯衫經濟學”中不能自拔;不是通過適當的市場機制和政策手段矯正對廉價勞動力的過分依賴,而是在勞動力價格已經很低的情況下再人為地壓低勞動力成本,使物更重、人更輕,乃至“人重物輕”型經濟中對技術革命的刺激因素也就被扼殺了。

  也正是因為如此,當我們被迫轉型時,勞動力成本的提高就很難被技術進步所消化,許多喪失了技術升級的機會的企業,被勞動力價格的增高逼得破產,轉型的陣痛就強烈得多。而貧富分化嚴重,腐敗橫行,又使我們的社會承受這種陣痛的能力非常低。

  所以,中國目前這種已經被廉價勞動力嬌慣壞了、缺乏強勁的技術創新因素的經濟,是否能消化每年兩個百分點的勞動力價格的上漲,就變得非常令人擔心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