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薄熙來下場再證文革模式是一條死路

http://www.CRNTT.com   2012-10-01 08:20:28  


  中評社北京10月1日訊/光明網日前登載評論員文章“薄熙來下場再證文革模式是一條死路”指出,薄熙來在仕途上打馬趕路、在政壇上呼風喚雨的過程中,時刻不忘打造、包裝個人的政治形象,充分而巧妙地利用其所轄之地的“黨的喉舌”以及現代大眾傳播工具,把其應負的政治義務和必須履行的官員職責轉化成個人的“政治魅力”,由此不斷墊高其實現個人政治抱負所需蹬踏的台階,這種“壘台階”的過程,其實就是把政治人格化的過程。而政治人格化的負面效應之登峰造極,恰恰發生在中國的“文化大革命”時期。薄熙來的政治之路,再證“文化大革命”的政治模式已是一條死路。
  
  中共中央決定給予薄熙來開除黨籍、開除公職處分。

  自此,薄熙來的仕途被劃上了句號,所謂的“政治生命”就此完結。薄熙來的餘生如何度過,還有待未來法庭的宣布。

  回觀薄熙來的政治之旅,其勃其衰,可謂“玩得就是心跳”。作為眾所周知的高幹子女,薄熙來的人生軌跡與其父輩的政治命運緊密地聯繫在一起,其人生經歷實可作為中國政治的一個印證。不過,也許正是“吃透”了中國政治的原因,薄熙來並沒有從父輩們九死一生的政治波折中汲取教訓與經驗,當然也更不可能產生具有超越性的政治抱負。

  薄熙來此前的仕途,如果不說是一馬平川的話,那也堪稱是坦途一條,絕對算得上是要風有風、要雨有雨。但是,薄熙來在仕途上打馬趕路、在政壇上呼風喚雨的過程中,時刻不忘打造、包裝個人的政治形象,充分而巧妙地利用其所轄之地的“黨的喉舌”以及現代大眾傳播工具,把其應負的政治義務和必須履行的官員職責轉化成個人的“政治魅力”,由此不斷墊高其實現個人政治抱負所需蹬踏的台階。這種“壘台階”的過程,其實就是把政治人格化的過程。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