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 
張亞中:兩岸均有責任維護東海與南海主權

http://www.CRNTT.com   2012-10-06 00:47:03  


 
  清康熙61年(1722年)巡視台灣的禦史黃淑璥所著《台灣使槎錄》卷二《武備》列出台灣府水師船艇的巡邏航線,並稱山后大洋北,有山名釣魚台,可泊大船十餘。“山后大洋北有山名釣魚台,山后大洋北,可泊大船十餘”。換句話說,那個時候台灣的水師(就是現在的海軍),就經常派船去巡邏釣魚台了,而且記載得非常清楚。這項資料一直被後世海防的文獻轉錄,這是最有說服力的證據之一。因為如果不是領土,怎麼會長期納入海防巡邏點呢?

  乾隆12年(1747年)范成《重修台灣府志》及乾隆29年(1764年)余文儀《續修台灣府志》均全文轉錄黃淑璥的記載。同治10年(西元1871年)陳壽祺的《重纂福建通志》皆記載不僅顯示釣魚嶼於清代納入海防巡邏據點,更將釣魚嶼明載於“卷八十六:海防:各縣衝要”,並列入噶瑪蘭廳(今宜蘭縣)。從方志的“存史、資治、教化”性質而言,清代地方誌書對於水師巡航泊船於釣魚台的記載,除了是歷史紀錄,亦為清代統治持續不斷的政策依據。上述地方誌足以證明釣魚台為台灣的附屬島嶼。

  中、日、琉外交文書中均確認琉球領域不含釣魚台列嶼。清光緒5年(西元1879年)日本廢琉球藩為沖繩縣前夕,琉球紫金大夫向德宏在覆日本外務卿寺島函中,確認琉球為36島,而久米島與福州之間“相綿亙”的島嶼為中國所有;光緒6年(西元1880年)日本駐華公使向清朝總理衙門提出之“兩分琉球”擬案中,證明中、琉之間並無“無主地”存在。

  日本人對於釣魚台早有野心。清朝末年,國勢積弱不振,日本自西元1879年正式併吞琉球後,即積極擴張領土,但清廷基本上並沒有不太注意釣魚台。根據現存於日本外務省外交史料館、國立公文館、以及防衛省防衛研究所附屬圖書館的相關文件可知:自西元1885年(明治18年)起,日本明治政府即開始圖謀侵佔釣魚台列嶼。那時琉球石垣島有一個人叫做古賀辰四郎,他向沖繩縣令(知事)申請開發釣魚台列嶼。當時日本的內務大臣山縣有朋,是一個軍國主義者,他密令沖繩的縣令(知事)西村捨三到釣魚台勘查並設置國標。但西村捨三看了之後發現,這三個島早已都有中文名稱,而且在琉球有名的史書《中山傳信錄》裡面寫得清清楚楚,是中國人命名的。所以他回報山縣有朋,說明狀況,建議暫緩。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