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韓國轉型 為何能成功避免革命

http://www.CRNTT.com   2013-02-27 12:28:13  


 
  民主改革:政府與人民良性互動

  隨著中產階級的壯大,國民民主和權利意識的增強,國民對於威權統治的反感越來越強烈。人們開始激烈地反抗政府壓制公民政治權利的行為,這直接造成了社會動蕩,同時嚴重阻礙了經濟的發展,也極大地動搖了威權統治的基礎。

  在舊有的威權發展模式難以為繼的情況下,要求政治改革的呼聲越來越高。韓國社會普遍要求用多黨政治、民選總統來取代一黨政治和軍人專政。經濟自由化、政治民主化成為韓國1980年代以來社會改革的主旋律。

  進入1980年代之後,韓國社會的民主化運動此起彼伏,不斷高漲,並在1987年達到最高潮。

  據不完全統計,僅在1987年6月10日至26日的半個月間,韓國各地共爆發2145次示威,參加人數超過830萬。這是全鬥煥上台以來參加人數最多、規模最大、衝突最激烈、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政治鬥爭,是民主勢力與權威統治勢力的一次最大衝突,史稱“六月抗爭”。

  在這樣的形勢下,韓國當局選擇了順應民主化的歷史潮流。1987年6月29日,被全鬥煥指定為接班人的盧泰愚,發表了歷史性的八點民主化宣言,這八項主張是:實行總統直接選舉;實施公正選舉法;對受監禁的政治犯實行大赦;保證基本人權和法治:保證新聞自由;實施地方自治;確保政黨的基本權利;保障社會穩定;保證公共福利。不久,這些原則被寫入1987年10月27日由全民投票通過的《大韓民國憲法》。這是韓國成立以來的第九個憲法文本,惟有這次,憲法代表了民主的勝利。

  當年12月,順應歷史潮流的盧泰愚當選總統。1992年盧泰愚主動退出民自黨,將黨內大權交給金泳三,韓國徹底完成了軍政府向文人政府的順利過渡。

  韓國為什麼能避免革命

  韓國的民主化轉型,只經歷了並不嚴重的社會動蕩,沒有經歷政權的斷裂,成功避免了革命,以極小的代價實現了由威權政治向民主政治的過渡,韓國是如何做到的?原因當然是多方面的:

  首先,既得利益集團沒有死扛。

  在全鬥煥上台初期,他對社會不滿仍然訴諸武力鎮壓,他的強硬姿態使得全鬥煥統治初期的社會民主運動一直處於低迷狀態。

  但全鬥煥並沒有一直強硬下去,他清醒地看到,韓國舊有的經濟增長模式已經快走到盡頭,民主政治已經是韓國不可逆轉的潮流,沒有民主政治的韓國很難進一步發展。如果繼續對民主浪潮實施高壓政策,將有可能迫使反對派走向極端,最終玉石俱焚。

  在1980至1983年間,韓國經濟增長率由5.2%升至11.9%,而通貨膨脹率由28.7%降至3.4%,這也給了全鬥煥政府以信心,當局認為進行全盤改革並不會危及社會的穩定。

  1983年,全鬥煥開始主動實行一些自由化措施,其中包括釋放政治犯,解除對絕大多數反對派政治家政治活動的禁止,撤出駐扎於校園的軍隊等。

  在政府主動減壓後,民主化運動迅速火熱起來。1984年底,由42所學校學生社團組成的全國學生代表機構成立。1985年4月,學生運動又進一步成立了更系統的傘狀組織——全國學生聯盟。1984年,涵蓋範圍更廣,將工人、學生、農民、記者、宗教團體等各階層勢力均包括進去的民眾民主運動聯合會以及全國民主與統一聯合會相繼成立。1985年,這兩個傘狀組織又進一步聯合成一個全國性最高組織——民主統一人民聯盟。這是第一個全國性多階層聯盟。

  很難想象,如果沒有當局的容忍,這些組織能成立並大規模活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