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土地制度改革的路徑選擇

http://www.CRNTT.com   2013-06-28 08:48:35  


  中評社北京6月28日訊/土地管理制度的改革歷來備受關注,當前眾多社會熱點問題都與此密切相關。但近年來,在此方面少有真正具有改革意義的重大舉措出台。6月24日,國土資源部召開“促進城鎮化健康發展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座談會”,今年新上任的國土資源部部長薑大明第一次較全面地闡述了他對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的思路。據介紹,國土資源部內的土地制度改革研究小組,已初步形成關於改革完善土地管理制度、促進城鎮化健康發展的7個方面27條改革政策建議。

  東方早報發表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土地管理系講師、人文地理學博士楊遴傑文章表示,由於目前27條建議的具體內容無從得知,很難對改革措施的可行性與效果做分析。要做判斷,還得回到部長提出的改革思路上來。他提出,推進土地管理制度的改革完善,釋放改革“紅利”,促進土地高效配置和節約集約利用。但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不會自動實現,實現此目標的路徑才是真正值得關心的。

  薑部長認為,由土地用途管制、土地徵收、土地有償使用三個核心制度構成的現行土地管理制度框架體系,與中國的基本國情、經濟社會發展階段是基本適應的。然而,中國有號稱全世界最嚴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和耕地保護制度,伴隨著這些制度的實施,卻出現了大規模土地違法現象,也有普遍而觸目驚心的土地濫用、閑置與低效利用的情況。

  在本次座談會上,薑部長表示“採取以土地徵收為主體的建設用地取得制度,為中國工業化、城鎮化的健康發展提供了空間保障;推進以土地市場化配置為基礎的土地有償使用制度,顯化、提升了土地資產資本價值,為中國工業化城鎮化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並得出“沒有土地管理制度的服務和支撐,工業化、城鎮化的快速發展是不可想象的”的結論。

  需要提醒的是,下一步繼續推進城鎮化建設,是否還要靠徵地得到低成本土地來實現“健康發展”,靠壟斷供應下的土地市場賣地收益注入“強大動力”?倘若果真如此,即使再高舉“最嚴格”的大旗,也不過是在低效利用土地的道路上一路狂奔。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