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鄭永年:三中全會回答了什麼樣的政治問題?

http://www.CRNTT.com   2013-12-03 09:12:40  


 
對“社會”主體強調不夠
 
  在政治領域,第二個重大問題是國家與社會的關係問題,及一個與之相關的問題,即執政黨主導改革與社會參與改革的關係問題。三中全會強調“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強調“社會治理”。對“治理”概念的強調是有原因的。“社會治理”概念的提法,顯示出執政黨更重視處理國家與社會、政府與人民之間的關係,而非簡單的以國家為主體的管理思維方式。從前,無論是“維穩”還是“社會管理”,主體都是政府,都往往被理解成為國家對社會的管理,官員對人民的管理。這種話語的變化也是一個進步的表現,因為在“治理”的話語裡,無論是“國家治理”還是“社會治理”,都會涉及到國家和社會之間的關係問題,主體不僅僅是政府,而且也是社會。如何在制度層面實現“社會的參與”?這次全會強調的是“要推動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與時俱進,推進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發展基層民主”。
 
  這些表述和“治理”體制的建設還有很大的距離,主要是對“社會”這一主體強調得不夠。全會沒有強調社會組織的作用,社會組織的扶植和培養。因為經濟發展不平衡,中國的社會力量在各地的發展也不平衡。這些年來,在沿海經濟發達的地區,社會力量也獲得了很快的發展。如何建設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社會體制,已經被提到一些地方政府的議事日程,並且在實踐層面取得了很多有益的經驗。地方政府在培養和扶持社會的同時,建設社會監管機制,把社會力量視為自己的夥伴,在政府和社會之間形成互相支持的良性互動。

  全會如果把這部分地方社會制度創新,也納入全國性制度體系,對國家的治理制度建設必然會產生巨大而積極的影響。很可惜的是,一些官員仍然把社會視為政府的對立面,甚至荒唐地把“公民社會”看成是政府的敵人。這種意識形態上的認知,使得這些官員把自己和社會隔離開來,形成了政府和人民之間的“城堡政治”,即政府把自己關在城堡之內,把人民排除在城堡之外。這種局面不改變,政府最終必然會成為社會的對立面。
 
  政治領域的另外一個重要問題是內外關係的協調。中國可持續的經濟發展和現代化,仍然取決於內部的社會穩定和外部和平的國際環境。這方面,三中全會決定成立一個新的機構,即國家安全委員會。很多年來,中國的內外環境都出現很多新問題和新挑戰。內部,社會不穩定因素在增加,無論是群體性事件還是個體化的暴力事件,都在上升。同時,因為各種複雜因素,新疆等地區的恐怖主義活動也頻發。恐怖主義儘管發生在本土,但和國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中東變局使得一些國家處於演變成“失敗國家”的邊緣,成為恐怖主義的溫床。
 
  外部事務方面,尤其是周邊國家,中國也面臨不穩定的局面。無論是對內穩定還是對外安全,中國有太多的部門在處理,往往是高度的內部分權,缺少協調,不同的官僚機構各自追求自身的利益,忽視了它們所要承擔的真正責任。怎麼辦?這是這個新設立的國家安全委員會的責任。權力的集中和協調可以使得制度運作更具效率,內部穩定和外部安全具有制度的基礎。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