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宋林的悲劇,不破局會層出不窮

http://www.CRNTT.com   2014-05-19 11:42:47  


 
  我們再來看看宋林打理華潤的業績單。他於2004年出任總裁,其時華潤的總資產為1012億元、經營利潤為45億元,到十年後的2013年,這兩個數據分別為11337億元和563億元,增長幅度均超過十倍。舉目全球商業界,能夠獲得如此業績者亦可謂彪悍,況且,宋林正當盛年,以五十歲的年紀,管理萬億人民幣資產和十一家上市公司,在當今全球職業經理人中應該也排不出十位。

  今天的宋林已身陷囹圄,他的罪名尚未公布,但估計會非常的不堪,而他的餘生將在監獄和不齒中度過,這到底是一場怎樣的悲劇?

  宋林的社會身份很多重,他是“國有企業職業經理人”,他的職責是“國有資產保值增值”,而同時他又是一位中組部直管的“黨管幹部”,在行政上則享受副部長級待遇,這都是一些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名詞,“商人+黨員+官員”的“三位一體”,讓宋林的身份變得非常的模糊,在轉型未尚完成的中國,“三位一體”的身份讓宋林有機會獲得更多的資源和政策支持,但同時也令他陷入了另外的一些困境。 

  比如,他的商業才能並不能得到客觀的評價,很多人認為,國企經營者的成功俱得益於政府庇護,“在所有的球員中,他的父親是教練,他的哥哥是裁判”,近年來,隨著國家資本集團的畸形壯大,民營企業家與國企經理人之間的隔閡越來越大,彼此互不服氣。再比如,國有企業所實現的業務增長並不能得到社會的認可,很多人認為,國有企業的存在本身就是不必要的,國企獲得的成功越大,對民營企業的壓抑就越大。又比如,國企經理人的收入與他的商業成功幾乎沒有對價關係,宋林沒有一分錢的股份,也不享受分紅激勵,更談不上“金色降落傘”,甚至他的職務能否保住,都需要某些灰色的權貴保護----- 從宋林案披露的一些信息可見,他之墮落正與此有關。

  自本輪改革開放以來,國企經營者作為一個極其特殊的商業精英群體,其命運跌蕩的豐富性是頗值得深研的課題。在我的研究視野中,三十多年湧現出的一些旗幟性人物,其日後際遇非常的兩極化,有些人先盛後衰,最後甚至身敗名裂,如第一批放權讓利試點企業首都鋼鐵的周冠五、紅塔煙草的褚時健、三九醫藥的趙新先等,也有一些人商而優則仕,如東風汽車的陳清泰和苗圩、中海油的衛留成等,而能夠在經理人崗位上維持企業可持續發展並善始善終者,確乎寥若晨星。

  近年來,不少國企經營者甚至對自身的職業價值產生了懷疑。一位央企領導人曾對我自嘲是“三無人士”---- 無存在感,無論企業管理得多優秀,都得不到民眾和社會的認可與尊重,無兌現感,無論經營業績有多出色,都與自己的收入不匹配,與同資本等級的民營企業家相比更是判若雲泥,無安全感,隨便任何人都可以“實名舉報”,坐車、吃飯、旅行、收受禮物、與異性合影,凡此等等都可能被“一票擊殺”。國企當家人的此種“三無情緒”非常普遍,且有彌漫之勢。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