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金磚銀行:布局全球化4.0

http://www.CRNTT.com   2014-07-21 08:22:31  


從經濟總量來看,金磚五國的力量已經足够強大。他們彼此需求,包括商品、投資和基礎設施。
  中評社北京7月21日訊/2014年7月15日,中國、巴西、俄羅斯、印度和南非在巴西福塔萊薩簽署協議,成立金磚國家開發銀行,初始核定資本為1000億美元。上海作為總部,印度選出首任行長。同時金磚國家還同意設立1000億美元應急儲備基金,中國將出資410億美元,南非50億美元,其他三國各出資180億美元。

  美元引導的全球化變得遲緩起來

  上海證券報發表復旦大學金融研究院研究員邵宇文章表示,全球化總是關於貿易、投資、貨幣、人員和文化的交流。中國是上一輪美國主導的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但情況正在發生變化。金融危機後原來循環良好的三個世界結構運轉已經變得遲緩起來,而危機的原因就是全球化3.0模式。

  它由兩個維度構成。第一個維度是在貿易方面,全球形成三元結構,分為資源型國家,比如中東石油國,俄羅斯、巴西、澳大利亞,他們主要的出口品都是大宗原材料。第二類是消費類國家,高居全球食物鏈的頂端,只要他們經常賬戶的赤字占到GDP的4%以上,我們就把他定義成消費型國家。除了美國,南歐的葡萄牙、西班牙都屬於這類國家,他們共同的特點是花起錢來大手大腳,同時喜歡印鈔票。除此之外,還有一類就是比較苦逼的生產國,經常賬戶的盈餘占GDP的4%以上,就是製造型國家。製造型國家也分三六九等,性價比更高,比較成功的例如德國、日本,他們在汽車、數控機床等精密製造上具有優勢,比較難受則是中國以及東南亞等較為低端的製造經濟體。由於中國的製造型經濟體的定位,就能理解為什麼中國買什麼什麼就貴,賣什麼什麼就便宜。因為中國處於夾心層,它必須要到資源國把原材料買回來,買得越多,自然就會越來越貴。不僅是由於資源是稀缺的,同時跟風炒作的投資者也會跟上,把它們炒得越來越高,例如石油從48美元炒到148美元。為什麼賣什麼什麼就越便宜呢?因為這些經濟體辛辛苦苦,好不容易賺了一點美元,又重新投資到產能建設中去,為了可以賺更多的美元,所以產能越來越過剩。產品生產得越多,就只能打折銷售,自然非常便宜,這也是中國製造業陷入困境的一個根本原因。夾心層就意味著你的利潤肯定是越來越薄的,除非能夠在產業價值鏈上快速躍遷。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