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紀欣:切身利益將決定台灣民心走向

http://www.CRNTT.com   2014-08-23 00:17:10  


 
          切身利益將決定台灣民心走向

  在反服貿抗爭中,有人提出“經濟讓利無用論”,施明德也在5月27日與蘇起等七人提出“大一中架構”的記者會上指稱:台灣人民對大陸的讓利不屑一顧。其實,台灣經濟對大陸的依存度已達“非你不可”之境;例如,2013年台灣對大陸出超770億美元,陸客來台逾800萬人次,也為台灣創造了新台幣3,700餘億元收入;若非ECFA效應,台灣經濟早已陷入負成長。對台灣這樣一個淺碟型小型經濟體而言,加入區域經濟乃不可迴避的發展路徑,如果連大陸刻意讓利的協議都不能接受,誰還會跟台灣談FTA、TPP、RCEP?

  兩岸經貿合作產生的經濟利益已普及台灣社會各個階層,大家嘴上說不稀罕,絕大多數人心裡卻決不願意得而復失。也正因此,台南縣長賴清德會藉一個畫展開幕去上海,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回鍋後就迫不及待表示願意與國台辦主任見面。尤其,學運後,媒體盛傳大陸將“暫停”或“放緩”兩岸經貿協商,造成台灣朝野一片驚慌,甚至有獨派人士公開倡議“錢照賺,共照反”。又例如,日前台灣媒體大幅報道習近平主席訪韓,將加速中韓之間FTA談判,台灣經濟將進一步被壓縮。從這些現象看來,只有生活優渥的施明德,或從未工作的學運分子,才會憑著自己的意氣,輕言放棄和平紅利。

  歷史告訴我們,下層結構終必影響上層結構。台灣民眾的切身利益,勢將決定民心之走向。進一步言,兩岸復歸統一,必然是實力統一。這一方面是指大陸必須在現在的基礎上繼續發展建設,另一方面是要確保台灣民眾從和平發展及和平統一中獲得實質的益處。這兩者加起來,剛好就是今年2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習連會”上所講的“願意首先同台灣民眾分享大陸發展的機遇”、“要努力辦好有利於增進台灣民眾福祉的事,使台灣民眾更多受益,讓兩岸中國人都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對台政策應繼續以民為本、為民謀利”。

  在無法否認台灣確從兩岸經貿合作得到好處之餘,台灣“反中”人士轉而批評只有少數財團得到好處,和平紅利未惠及基層民眾、分配不均等等。其實,因陸客來台大發利市的不僅有全台的飯店、餐廳、禮品業,還包括日月潭賣茶葉蛋的小販、計程車司機及全省各處夜市的攤販。而且,分配不只是經濟問題,也是社會問題,馬政府本該檢討台灣經濟及社會政策,以求社會更加公平正義。此外,大陸應繼續保持惠民、便民、利民政策,並具體落實習近平5月9日在“習宋會”上提出的“三中一青”方針,以期兩岸關係的經濟基礎對當前的和平發展、未來的和平統一,發揮正面及關鍵的作用。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