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陸韓FTA對台威脅豈止“口水戰”咁簡單?

http://www.CRNTT.com   2014-11-20 09:31:02  


 
  針對“陸韓FTA”對台灣的影響,杜紫軍提出了幾項因應措施。其一是爭取大陸市場開放程度必須不低於韓國。兩岸談判策略將從“簽得早”調整為“簽得好”,倘若“陸韓FTA”公佈任何實質進展,將爭取適用台灣,並伺機加碼。其二是營造社會輿論支持。其三是持續關注韓國對外洽簽“FTA”進展並預擬因應策略。韓國目前積極推進中日韓“FTA”及“RCEP”等談判,並進行加入“TPP”的準備工作,持續擴大“FTA”的經濟效益;未來將持續關注韓國後續“FTA”的洽談情況,評估其對台灣的可能影響並預擬因應策略。其四是協助產業調適因應。針對“陸韓FTA”受影響產業,例如鋼鐵、機械、汽車、面板、石化、紡織等,協助產業投入研發,開發高質化、高品質的產品,並協助產業技術升級轉型,提升產業附加價值。

  在報告中,杜紫軍警告說,“台灣自己躺著不動,不能期待韓國慢慢跑”。貿易自由化是大勢所趨,當韓國及全世界所有國家都往簽自由貿易協定的方向奔馳,台灣沒有本事原地踏步或反其道而行。在野黨的“先國際,後進入兩岸”是完全行不通的。政治上,需要中國大陸的不阻擾;經濟上,“先國際,後大陸”的不可行,因為台灣目前僅因早收清單的五百三十九項產品在大陸市場略佔先機,再加上中國大陸的市場佔台灣出口貿易比重大,關稅障礙高,“先完成貨貿”是當務之急。杜紫軍還指出,面對“陸韓FTA”,台灣產業正逐步喪失出口競爭力,因而各界應正視“陸韓FTA”對台灣經濟的衝擊,並支持儘速完成《兩岸協議監督條例》及“ECFA”後續協議,維持產業公平競爭的環境。

  作者:富權(發自台北) 來源:澳門新華澳報2014年11月20日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