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林紅:台灣“戰略安全感” 挑戰與轉機

http://www.CRNTT.com   2014-12-31 00:16:56  


 
  挑戰之二,中國大陸對台堅持和平發展政策取得重大成就,兩岸在經濟、文化和社會層面的交流與融合有重大進展,美台軍售關係已不再是唯一的台灣民眾獲得安全感的來源了,對此,美國學者布魯斯.吉雷的觀察是,“中國大陸尋求與台灣關係的和平發展,在台灣也發展出一種傾向,即不是通過對抗而是通過兩岸的整合來尋求安全”。⑪兩岸關係好轉以來,隨著經濟、文化與社會交流的日益密切,台灣民眾的安全感顯然已有了相當提高,諸如大陸對台導彈部署這類政客們熱衷的話題,民間已少有關注了。在普通民眾的觀念中,如果說當初向美國購買武器是為了抵禦大陸的導彈威脅或對台灣的軍事進攻,那麼兩岸關係發展到今日如此親近親密的程度,以武力手段解決問題的可能性越來越小了。而大陸對台政策堅持先經後政,重視經濟、文化、教育的交流,重視爭取台灣民心,充分考慮到了台灣政治和民意轉變的獨特環境,如中共十八大報告特別強調兩岸“共同福祉”,提到保持台灣人民的權利和利益等。有美國學者將大陸對台戰略努力的目標理解為“創造更強的對共同經濟利益、共同國家身份認同、共同命運和相互善意的感知”。⑫這種感知會因台灣民眾從兩岸關係改善中獲得實際利益而大量生成,很自然地會有助於他們在兩岸關係中找到安全感、認同感。而來自美國軍事支持的安全感卻是兩岸對抗時期的產物,它與兩岸和解、中國崛起的新環境格格不入,雖然它仍然是相當一部分台灣人的信念與精神支柱,但是在中美戰略合作的利益大於戰略衝突的利益這種背景下,美台軍售難以再像中國實力大不如美國時那樣有效地制衡中國。對於兩岸與美台的這些變化,台灣一些政治人物的失落和不安是顯而易見的。

  挑戰之三,兩岸關係緩和後馬英九對外採取了“外交收兵”策略,對美台經貿的興趣越來越大。站在執政者的位置,馬仍然強調台灣為了保障安全、為了應對大陸的軍事威脅,需要從美國購買先進武器,但是在兩岸軍事對抗的可能性已大大減弱的事實面前,馬英九力圖加強美台關係的目的,與其是說通過恢復傳統的美台軍事關係來強化台灣與大陸打交道時的安全感,不如說是借由互信的、正常的美台關係,在中國大陸、美國、日本三大經濟體中維持一個靈活平衡的地位,改變台灣經濟在國際經濟合作與地區經濟一體化中日益邊緣化的局面。不難發現,馬英九對於台美貿易投資架構協定(TIFA)、與歐盟、東盟的貿易合作和簽訂FTA的熱望,一點不亞於甚至超過了對維持美台軍售的興趣。從馬的角度來看,強化軍售關係繼續會帶來安全感,但高調推進無疑會危及兩岸關係,而強化美台經貿關係卻是完全無害的,這是民生福祉的問題,他的執政合法性越來越多地需要依賴提振台灣經濟,因此推動兩岸經貿合作、強化美台經貿關係都有助於他的執政。2013年3月,馬英九在會見美國“美台商會”理事會主席Paul D Wolfowitz時,除了感謝美國簽准三批價值超過180億美元的軍購專案,更特別表示希望台美經貿關係也能強化,除恢復TIFA協商外,也希望增加美台雙方的投資、積極創造加入“泛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TPP)的條件。⑬馬英九對美台經貿的強烈興趣似乎在呼應美國國內關於拓展美台關係經貿內涵的建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