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鄭永年:中國實施絲綢之路的優勢

http://www.CRNTT.com   2015-01-20 09:50:50  


 
  再者,如此龐大的外匯儲備的產生,也是中國普通消費者在過去30多年間,承受了等值人民幣額外增發所帶來的通脹,所積累起來的硬通貨財富。外匯儲備實際所代表的,是中國大眾已擁有的、對海外實物資產隨時可以兌現的購買權,其未來的任何兌現即對海外產品或資產的購買,可以緩解中國現實的通貨膨脹水平。

  龐大的外匯儲備可以通過絲綢之路戰略而轉化成龐大的資本。4萬億美元外匯儲備可以通過轉化成資本而得到增值。在目前的情況下,西方尤其是美國的任何一項政策,都可以影響到人民幣的價值,即使那些政策並沒有明確針對中國。這就要求中國通過輸出人民幣或者人民幣的國際化,來保障人民幣的增值。輸出人民幣可以減少國內通脹壓力,把國內積累的通貨膨脹轉移到國外。這是4萬億美元外匯儲備的有效保值手段。美國也是通過輸出美元轉移其國內的通貨膨脹風險的。美元在國內流通的只有三分之一,三分之二都是在國外。在這樣的情況下,美國可以搞量化寬鬆,即QE。從理論上說,量化寬鬆會導致美國國內的通脹壓力,但實際上則不然,美國沒有通貨膨脹的壓力,主要是通過美元的國際化,把通脹的壓力轉移到其他國家,美國市場上很多商品,要比國際上包括出廠國的還要便宜。

實現人民幣國際化

  不過,中國不是美國。美國輸出美元是因為美元的國際主導地位。中國在今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還很難和美國競爭。但中國可以通過其他方法來實現人民幣的國際化。就目前來說,中國要盡可能推動國際買賣優先用人民幣來結算。關於外匯儲備保值的討論,可以首先聚焦於如何擴大人民幣在國際範圍內的使用問題,而不是人民幣資本市場的開放問題。

  一般認為,輸出人民幣的前提是中國放開資本管控。但這條道路風險很大,可以說是走不通的,因為這樣做很可能有利於西方,尤其是美國所擁有的壓倒性優勢的金融業,促成這些國家加強對中國外匯儲備的有效掌控。之前就已經有德國和日本的例子。這兩國都是經濟強國,但金融業則高度依賴於美國。主要原因是這兩國被迫開放資本賬戶。美國金融業在二戰後所擁有的、與美元地位相匹配的無與倫比競爭力,決定了德國和日本在金融資本市場必須依賴美國。中國過去30多年之所以能夠取得如此巨大的發展成就,和中國能夠有效管控自己的儲蓄、確保在基礎設施投資方面較低的資金成本,有很大的關聯。

  中國政府已和許多國家包括一些西方國家央行,簽訂了人民幣互換協議,為滿足海外人民幣需求創造了初步的條件。中國也可以對所有中國政府和國企參與的國際貿易或投資項目,提出盡可能即優先使用人民幣的要求,以增加海外人民幣的有效需求。人民幣的國際化也可以通過到海外收購企業。現在看來,要到發達的西方收購大企業有很大的困難。西方國家恐懼於中國的崛起,往往訴諸於各種理由,例如國家安全搞貿易保護主義,製造貿易摩擦,實質上是要把中國的資本(人民幣)擋在國門之外。但中國可以通過絲綢之路,把人民幣輸送到廣大的亞、非、拉等地去。

  較之西方發達的市場,亞、非、拉市場風險比較大。儘管在那裡,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低下、法制不完善、既得利益往往和西方有千絲萬縷的聯繫,這些因素都會增加中國資本的風險。但是,這些國家大都是發展中國家,需要大量的資本,高風險也經常隱含著高回報。對中國來說,問題已經不再是要不要走到這些國家和地區去,而是如何有效、安全地走出去。再者,從中國和平發展的國際戰略來說,中國也必須走到那些地方去。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必須回答這個問題:對發展中國家,中國應當如何履行自己應當履行的國際責任?可以說,絲綢之路是中國走向國際、承擔國際責任之路。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