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引領新常態需要用好“兩只手”

http://www.CRNTT.com   2015-03-01 11:17:29  


在新的發展階段,政府和市場作用的空間和強度都會發生變化。
  中評社北京3月1日訊/引領新常態有不同方面的目標,其中最重要的目標是形成一種新的發展方式,使經濟以這種新方式平穩運行。這種新方式的特征可以概括為經濟更加高效、社會更加公平、資源環境更加可持續。形成這樣的發展方式,需要用好“兩只手”,讓政府和市場正確地發揮各自作用。

  人民日報發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張軍擴文章表示,歷史經驗表明,在現代化的各個階段都要發揮好政府和市場的作用,但在不同時期政府和市場作用的範圍和強度並不相同。在現代化早期,政府在經濟發展方面的作用範圍更大一些、力度更強一些。像德國、日本這樣的發達國家,在其現代化建設或者現代產業發展起步階段,政府都通過制定發展戰略、集中優質資源、扶持主導產業等方式推動經濟發展。中國現代化起步較晚,屬於追趕型經濟體,政府在經濟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有其合理性。改革開放以來的經驗也證明了這一點。與其他發展中和轉型經濟體相比,中國在相同時間內取得的發展成就非常突出,原因就在於我們既不斷擴大市場作用,也有效發揮政府作用。

  文章稱,經過30多年的快速發展,中國已跨入上中等收入國家行列。在新的發展階段,政府和市場作用的空間和強度都會發生變化。這不僅是因為政府幹預已經產生一定負效應,而且是因為在更高發展階段上,發展環境、市場需求的不確定性更大,資源優化配置的具體路徑和效率改進的具體方式更難把握,政府作出正確抉擇要比過去困難得多,政府作用的領域與過去相比也有很大差別。在這種背景下,需要更多主體參與決策、推動發展,也就是更多地發揮市場作用。

  具體到新的發展方式形成上,政府和市場應找准各自的位置。在提高經濟效率方面,市場應發揮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政府應發揮規劃引導、宏觀調控、維護統一市嘗規範競爭秩序等作用。在促進社會公平方面,政府應發揮更大作用,不僅在公共服務供給、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收入分配調節等方面發揮主導作用,而且為市場各主體、社會各階層創造公平發展環境。在資源環境可持續發展方面,政府應承擔起標準制定和實施、環境監管執法等職責,並通過健全體制機制激勵和約束市場主體,使其在綠色發展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在中央提出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後,各地對引領經濟新常態表現出極大熱情。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能把這種熱情變成地方政府對經濟進行新一輪的不合理幹預。如果是那樣,就不見得能保持住我們想要的新常態。要正確引領新常態,必須有正確的作為。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