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一帶一路助推中華經濟圈全面發展

http://www.CRNTT.com   2015-03-15 08:31:14  


 
 
  依託海上絲綢之路商貿物流大通道,發展臨海先進製造業,同時大力發展海洋石油、海洋化工、海洋旅遊等產業,加快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體系。推動廣東的投資體制與政府管理體制的改革創新,加快形成與世界經濟規則接軌的開放型經濟體制;擴大廣東在東盟及沿線其他國家的國際影響力。 

  與越南隔海相望的海南省緊緊圍繞南海資源開發服務保障基地和海上救援基地的兩大國家定位,打造海上絲綢之路的門戶戰略支點。目前正在制定相關戰略方案,加快建設“島上海南”,重點以海口、三亞為“一帶一路”的節點城市,以提升海口、三亞作為戰略支點的支撐作用。同時,加快建設“海上海南”,全力推進三沙重大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發展油氣資源開發服務保障、遠洋捕撈、海上旅遊等特色海洋經濟。 

  浙江省積極完善省內港口聯盟建設,加快推進寧波--舟山港一體化,充分發揮“寧波―舟山港”的龍頭作用,帶動嘉興、溫州、台州等南北兩翼港口快速發展,推進全省港口資源的有效整合和利用,增強浙江港口的整體競爭力。 

  “一帶一路”戰略的深入推進有利於中國形成全方位開放的新格局,同時也有利於提高中國的國際競爭力,兩岸四地資源互補性較強,經濟發展潛力較大,經濟技術合作存在著較多的發展空間。充分利用港澳地區先進的科學技術,加強兩岸四地的技術交流與合作,為大陸科技創新與人才培養創造更有利的條件。 

  兩岸四地在“一帶一路”建設中重點加強海洋經濟、海上互聯互通、環保、科研、搜救及漁業等多領域的互利合作。同時,兩岸四地積極推動區域間的金融合作;不斷完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和“絲路基金”功能,有效推進兩岸四地與東南亞國家的互聯互通。積極利用中國政府設立的中國—東盟海上合作基金,發展好海洋合作夥伴關係。逐步擴大與東盟雙邊本幣互換的規模和範圍,逐步擴大跨境貿易本幣結算試點,發揮好中國—東盟銀聯體作用,最大限度地降低區內貿易和投資的匯率風險和結算成本。加強中國—東盟合作基金、中國—東盟投資合作基金和中國—東盟公共衛生合作基金的作用,繼續推動中國政府設立的亞洲區域合作專項資金。中國政府應繼續推動建立上海合作組織開發銀行,提供融資保障與結算平台,加強兩岸四地與東盟各國金融機構的交流合作。 

  東南亞地區大多數國家由於各自發展不平衡,且多數於發展中國家,需要借力中國發展勢頭加快發展本國經濟。如:馬來西亞交通部長最近就指出中國政府歡迎馬來西亞在麻六甲打造一座國際水準的港口,加強馬中兩國經濟合作並配合中國海上絲綢之路建設,借助海上絲綢之路形成的商機,發展區域經濟。不只是麻六甲港口,連檳城、巴生和關丹港口的周邊地區,都有望獲得全面發展。 

  二、“一帶一路”有效推動中華經濟圈政治互動進程 

  “一帶一路”建設不僅有利於兩岸四地的經濟融合,而且還有助於中華經濟圈政治穩定與安全。中國中央政府應繼續夯實海陸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的政治關係,增強戰略互信,積極探討簽署中國—東盟國家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為中國—東盟戰略合作提供法律和制度保障,繼續推進中國與東盟國家的政治互信。 

  華僑華人已成為傳播中華文化、豐富各國多元文化的重要載體,也是在海外推廣中國文化基礎最牢、覆蓋最廣、效果最好的平台。華商已成為全球最具活力的一個商業群體,文化紐帶、廣泛的人脈關係和商業聯繫,已經成為他們在全球商業戰場上制勝的法寶。 

  兩岸四地相關部門應積極團結海外華人,充分調動海外華人的積極性,擴大中國與東南亞合作基礎,積極推動以文化交流為主要載體的民間交往,大力開展公共外交,有利於周邊穩定與繁榮。積極宣傳、樹立中國的正面形象,有利於華僑華人和中國實現雙贏。 

  在東南亞地區,華僑華人不僅數量多,而且經濟實力較為雄厚。據估算,世界華商500強中約1/3分佈在東盟各國,是所在國經濟社會建設的重要參與者。用好華僑華人資源,積極通過當地有影響力的華僑華人,向所在國社會解釋好“一帶一路”的正面效應,充實好“一帶一路”倡議在異域的群眾基礎。發揮好兩岸四地僑鄉的引領作用,為推進“一帶一路”倡議發揮事半功倍的作用。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