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改造中國經濟發展的基礎模式

http://www.CRNTT.com   2015-07-03 07:24:26  


 
  模式過渡

  文章表示,理論上,GDP錦標賽模式下地方政府應該會公平對待所有企業。我們曾經做過一個研究,看企業獲得銀行貸款會受什麼因素影響。除了平時貸款考慮的企業規模、信用等級、抵押物以外,數據分析發現還有以下幾個因素,譬如企業的所有者是人大代表,這家企業往往更容易獲得貸款;如果企業參與了慈善活動,它也更容易獲得貸款,等等。

  所以,我們得出一個結論,不同企業獲得貸款難易程度不僅僅是市場因素,還有一些其它的因素,這樣的發現是與我們說的特惠模式是吻合的,但是和GDP錦標賽的模式是不吻合的。

  這個問題要分幾方面來講。首先,特惠模式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就是不同企業獲得資源的機會不同。因為資源有限,當一家企業獲得資源更容易了,必然使其他家企業獲得資源的難度加大了。不同企業獲得資源的機會不同,可能會降低資源配置的效率。如果特惠對象並不是效率較高的企業,那麼資源配置效率的負面影響就更大。

  上述問題隨著經濟的發展,可能變得越來越嚴重。地方政府選擇高效的特惠對象越來越難。20年前,我們很清楚自己要做什麼,只要看看發達國家的經驗就可以了。但是隨著經濟發展,與發達國家的差距越來越小,獲得發達國家的先進技術也越來越難,很難再去複制別人的成功經驗。所以隨著經濟發展,地方政府很難事先預測哪一家企業效率高,哪一家企業的潛力大。

  其次,特惠模式下的產權保護,一定程度上來自於某些官員,而不是完全來自於制度,所以對產權的保護是不完善的。隨著經濟的發展,有些生產模式需要大量的前期投入,這時產權保護就變得更加重要,產權保護不完善多帶來的問題會越來越大。一個特別重要的問題是知識產權的保護。地方性的特惠模式不能有效地保護知識產權,而知識產權的保護隨著經濟的發展越來越重要。

  我們要保持經濟持續發展就需要實現從特惠模式到普惠模式的過渡。現在政策制定者在這方面是很清楚的。

  2014年11月,國務院發布了《關於清理規範稅收等優惠政策的通知》,此前很多特惠模式下能做的事情都不能做了。這個通知顯示,決策層意識到特惠模式有很多問題,正在想辦法堵住特惠的漏洞。然而,如果普惠制度不能及時完善而又堵住了特惠,就會形成制度的空檔,對於經濟發展是很不利的。這也許是清理規範稅收等優惠政策的過程出現一些反覆的原因。

  實際上,政策制定者也希望推出更多政策,實現向普惠模式的過渡。譬如,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決議提出,要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的作用。如果真能做到,這就是向普惠模式更進一步。這個過程中最重要的方面之一是實現依法治國,這正是十八屆四中全會的主題。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