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7%經濟增速或成“十三五”新標尺

http://www.CRNTT.com   2015-08-07 07:29:12  


  中評社北京8月7日電/中國經濟又到了規劃未來五年發展軌跡的關鍵時刻。

  從地方到中央,有關“十三五”規劃籌備的工作正在緊鑼密鼓地推進。而在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已經提出了做好下半年經濟工作總的要求,並強調,要保持宏觀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堅持積極的財政政策不變調。採取務實有效的辦法,引導消費、投資、出口穩定增長。

  每日經濟新聞發表記者胡健述評文章表示,如何看待經濟進入新常態之後的運行?增速無疑是重要指標。目前市場上最關心的一個問題就是“十三五”期間經濟增長目標設定,不少經濟學家還是主要在7%和6.5%之間,這本身就說明中國經濟未來五年可能不會出現增速再一次“下台階”過程。

  7%增速有穩固基礎

  文章稱,“十二五”期間,中國經濟增速經歷了一輪下台階的過程,實際經濟增速逐漸從雙位數下降至7%左右。

  近日,高層智囊頻頻圍繞中國經濟上半年7%的GDP增速發聲釋讀,這一簡單的數字背後囊括的卻是中國經濟評判標尺的演變邏輯。

  國家統計局局長王保安說,上半年,經濟增長7%,符合預期目標。7%的增長速度有穩固的基礎,是不低的,符合增速換擋的客觀規律,也有利於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

  他同時表示,中國經濟總量已今非昔比,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經濟總量規模的擴大意味著增長1%對應的經濟增量已經遠遠大於過去。

  以美元計價,2014年中國經濟規模首次超過10萬億美元,經濟增長7.4%所對應的增量超過8000億美元。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陳東琪表示,從國際看,7%增速雖然略遜於印度的增速,但是遠超其他主要經濟體的增速。如果按7%測算,今年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仍是最高的。

  根據世界銀行數據,這一增量超過中等發達水平的土耳其等國2014年全年GDP總量,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25.8%,比美國高1.1個百分點,居世界第一位。

  經濟增速下降背後是要素拉動轉換的過程。“人口紅利”問題由此而生,中國16至59歲勞動年齡人口自2010年以來連續5年下降,勞動年齡人口數量為91583萬人,自2012年以來連續3年下降。

  王保安說,勞動力成本優勢減弱、人口數量紅利下降、能源資源環境約束增強,決定了中國經濟潛在增長率和實際增速均趨於放緩。這種增速“換擋”,是經濟發展階段變化下所必然出現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經濟回穩有產業支撐

  文章介紹,陳東琪說,今年上半年按季度統計的GDP增長是一條直線,但按月度統計的主要經濟指標大部分表現為溫和的“V”型曲線,顯示主要經濟活動自四五月以來開始回穩向好。

  他指出,從供給看,占GDP比重近90%的工業和服務業止跌回穩,必然推動總體經濟止跌回穩,經濟在二季度回穩而不是繼續下行是有產業支撐的。

  不僅高層智囊如是判斷,市場機構也觀點相似。

  渣打銀行最新報告就指出,預計三季度中國GDP增長將開始逐步復甦。2015年初迄今未償信貸規模擴大約達14%,歷史經驗顯示,這一寬鬆信貸環境對實體經濟的支撐效果一般需6~9個月方能明顯顯現。假定政策放鬆立場得以延續,預計三季度經濟企穩跡象將更廣泛地擴大至整個經濟體。

  著眼長期,國研中心原副主任劉世錦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需求的角度來看,高投資要調整到位,從供給的角度來看,也必須大幅度去產能,這樣才能和已經下降的需求相適應,才會找到中高速增長的均衡點,這就是所謂的轉型再平衡。“估計在今後一兩年時間內,有可能探明底部。”劉世錦說,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後,經濟增速由過去10%左右的高速增長轉入中高速增長階段。下一步要解決的一個根本性問題,是如何提高全要素生產率。

  陳東琪說,上半年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不斷釋放出改革開放紅利,極大地激發了企業和投資者的積極性,增添了市場活力,為實現7%左右的增長目標提供了持續性源泉。“新市場主體大多從事金融、健康、信息、旅遊等服務業,市場創新意識和技術創新能力都很強,這為宏觀經濟持續增長提供了巨大的微觀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