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第24頁 第25頁 第26頁 第27頁 第28頁 第29頁 】 
中評論壇:香港智庫為何發展不全面

http://www.CRNTT.com   2016-03-20 00:32:20  


 
  我理解智庫不應該純粹為了選舉來做。特別是現在的選舉越來越像公司的市場開拓(marketing),如台灣的選舉工程,有投入、有產出、有規範、有手段,可以用計算機算得清清楚楚,有非常系統的工程。智庫能不能做選舉?我說可以,但選舉不一定要用智庫。特別是現在的選舉比較簡單,跟著市場開拓喊口號,智庫離這些有一定距離。

  如果思考上分得比較清楚的話,選舉是選舉,政治是政治,政策是政策。當然這三個事情有關係,但不能把三類關係綁成一個東西。智庫是比較偏向政策的,當然選舉需要搞政治,需要有政策的內涵,但比重不一樣。純粹的智庫,需要政策的內涵。政府所有的政策都很重要,但不是所有的政策都能拿來搞政治,也不是所有的政治議題都適合拿來搞選舉。所以三者不是一致的。

  香港現在有個很有趣的發展,大家都熱衷於政治,什麼都可以弄成政治,最後什麼都政治化了。政黨在香港的信任度非常低,所有政黨都如此,就是說,大家對政黨都沒有好感。選舉天天有,政治天天談。可能政黨一出來大家就已經先入為主,覺得要交成績單出來搞選舉。而智庫就中性很多,可以參與選舉也可以不參與選舉,比如葉劉淑儀的匯賢智庫。

  所以香港“智庫”目前的現狀是百花齊放,但如果僅指傳統認知的智庫時,就有問題了,什麼都成了智庫。就好像如果所有的組織都叫自己慈善團體,真要搞慈善時候就不知道去找誰了。智庫不像銀行那樣有很嚴格的標準,有的只是掛個牌子,本質為了搞選舉時進可攻退可守。

  香港智庫數量在亞洲排第三,但這不能代表什麼。如果沒有很清楚的界定,幾個年輕人湊成一堆、輪流寫寫文章就可以叫智庫,那麼對我們需要解決的目標沒有很大幫助。很多智庫自己的研究員不多,是給錢讓其他人來做。我們討論的時候要定義清楚,才比較容易談。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第24頁 第25頁 第26頁 第27頁 第28頁 第2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