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中評智庫:兩岸政治關係需把握三點特殊性

http://www.CRNTT.com   2016-10-21 00:20:59  


 
  以“憲法”主權說”處理兩岸的主權爭議與政治定位

  自1949年以來,大陸一直堅持“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代表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舊三句)。上世紀90年代末以後,在兩岸關係中表述為“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大陸和台灣同屬於一個中國,中國的領土主權完整不可分割”(新三句)。無論新三句還是舊三句,其中始終堅持兩點,一是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反對“兩個中國”、“一中一台”;二是“中國領土主權的完整不可分割”,這是大陸堅守的原則與底線。而有所變化之處在於,“一個中國”從原來的明確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唯一合法代表變成了“兩岸同屬一個中國”,擱置了關於“一個中國”具體內涵的爭議與分歧,這“一個中國”不再是非彼即此,而是“兩岸共同擁有”的。大陸希望通過這樣彈性包容的表述,增進兩岸在“一個中國”上的共同點和連接點。

  2008年國民黨重新執政以後,兩岸快速走向緩和交流與合作,最根本的原因是兩岸接受“九二共識”作為基礎,兩岸基本都認同一個中國原則,只是對一個中國內涵的解釋有所分歧。換言之,雙方在“一個中國”問題上有基本的連接點與共同點,從此和平發展成為兩岸關係的主軸。不過,在探討“一個中國”問題的過程中,兩岸雙方關切的重點各有不同。大陸方面關切的核心議題十分明確,就是要求台灣方面必須恪守一個中國原則,承諾“共同承擔義務,維護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堅決反對“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並以實現兩岸和平統一為最終目標。大陸方面認為一個中國對外只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內則可以探討,共同商議。台灣方面,關切的核心議題主要包括:首先,要求大陸方面“正視現實”,即正視兩岸“分治”的現實,要求大陸承認或不否認“中華民國”依然存在的事實”,主張“中華民國”的主權國家地位,要求“中華民國”在政治談判中不能被中國或“中華人民共和國”矮化、地方化,要求兩岸政治定位不能落入台灣被大陸“吞並”的陷阱。而且,要求擴大在國際事務中的政治參與,謀求所謂的“國際空間”。

  筆者認為,大陸正式提出探討國家尚未統一特殊情況下的兩岸政治關係,並希望作出合情合理安排,是在認真分析評估兩岸關係總體形勢及走向的基礎上,切中了兩岸關係的癥結點,試圖從根本上突破難題。這其中有幾點值得重視:其一,體現了大陸願意理性面對客觀現實、正視政治分歧的態度,這個客觀現實就是國家尚未統一,以及兩岸間對於政治問題存在重大的分歧與矛盾;其二,表達了願意平等協商解決政治難題的誠懇態度,目前先從“探討”問題開始,不急於求成,不設定時間表,力求行穩致遠;其三,期待對兩岸政治關係有合情合理的安排,“合情”是照顧兩岸雙方的彼此關切,不強加於人;“合理”則是要遵守兩岸現行的法律法理。

  所以,要對兩岸政治關係做出合情合理的安排,首先要恪守法理基礎,符合兩岸各自的現行的“憲法”法理與法律規定,務必做到 “合憲”、“合法”。由此可見,從“憲法”的視角切入,是兩岸“探討國家尚未統一特殊情況下的兩岸政治關係,做出合情合理的安排”的可行而有效途徑。其次要客觀反映兩岸關係現狀以及各自內部的政治現實,最後獲得雙方都能接受的共識方案。要達到此一共識,必須先妥善處理兩岸之間的主權問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