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 
中評現場:汪爺爺與青年精彩對答 傾囊相授

http://www.CRNTT.com   2017-12-09 00:12:52  


汪毅夫認真回答同學提問。(中評社 徐夢溪攝)
 
  清華大學學生海峽交流協會學生:我們近期要辦一個關於陳明忠先生回憶錄的讀書會,這本書讓我想到很重要一點就是,他的“我是一個中國人”的自覺是來自於——他原來完全認為自己是一個日本人,但是因為在高中時期受到了很明顯的歧視,然後他產生了這種國土的意識,但是不同人對於歷史的認知角度是完全不一樣的,比方說像當時的一個日語詩社、風車詩社的成員,他們可能因為家庭是比較上層,受這種歧視也比較輕微,就完全認為自己是受日本文化滋養的日本人。對於大多數的台灣人來講,日據時期是如何影響那一代台灣人的性格或者整體認同的?您如何看待現在日本文化在台灣的回潮?
 
  汪毅夫:台灣整個日據時期大約有五十年,取個折中的說法,就是大概是兩代人。日本人把占領的土地分成兩類,一種叫占領地,比如東三省,另一種叫新領地,台灣就是它的新領地。

  日本在占領地實行的政策和新領地實行的政策不一樣。在占領地,是強制的,是野蠻的。但是對於新領地就有兩面性,有殘酷鎮壓的一面,也有帶有很大欺騙性的一面。

  從日據時期的台灣史,會很清楚地看到,一開始,台灣總督就已經意識到了,現在在台灣有一批知識分子,他們在前清好不容易得到了好多學位,但是現在一下子沒了,應該拉攏控制這批社會的精英。所以日本在文化上就採取了一種控制政策、拉攏政策:他們召開了“揚文會”,給他們頒發士紳勛章;另外台灣有很多人喜歡寫詩,日本也參與進去,參加詩社,形成一個大家一起寫漢詩的風氣。這樣的文化政策有很多。

  從理論上講,凡是強制性的、野蠻的都會引起很大的反彈,效果很低,但是比較懷柔的就是破壞性和欺騙性就大。

  在日據台灣的50年里,第一代人很多人是抗日的,抗日的思潮,抗日的人士,抗日的運動。但是第二代人從小生活的狀況和前一代人有很大的不同。當然仍然會有很多人繼承那種抗日的傳統,也有一部分人就被慢慢地培養成了皇民,比如說李登輝先生就是很典型的皇民。

  這樣看就會知道,一方面要承認,中華文化的影響力和凝聚力是不可抗拒的。但另外一方面也要承認,日本方面的滲透和毒害是相當嚴重的。這樣我們就不能取一個個案來推測整個時代的狀況。陳明忠先生的這本書非常好,希望你們這個讀書會也能成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