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 
中評論壇:南台灣藝術家論兩岸交流

http://www.CRNTT.com   2021-05-02 00:01:46  


賴新龍
 
  賴新龍:疫情催生南台灣文化藝術市場新面貌

  謝謝台灣藝術研究院院長,還有各位專家學者,今天很高興能夠參加南台灣文化藝術發展與兩岸關係的論壇,發表一些淺見。剛剛林千畬組長提到,南部的收藏家很少,活動、畫廊也很少,所以造成所謂南部在文化藝術方面的窘況,我在學校教書,但也是投入南部藝術圈的一名藝術家,身處藝術圈的第一線,我覺得這衹是我們看到的一個大表象。事實上南部的收藏是蠻多的,衹是他們比較隱性,也因為如此,所以南部的藝術家碰到的情況可能就是(藝術創作品)沒有被收藏。在這種情況之下,藝術家就沒有活動力,所以就想往北部發展。這是目前我們觀察到的一些情況。

  疫情(暫時平穩)之後,我們姑且稱之為後疫情時代。這段時間,高雄的展覽活動還有藝術活動其實很熱鬧,因為我有參與,所以我個人覺得很熱鬧,包括台南也一樣,有很多熱鬧的展覽。可是因為高雄地區畫廊少、能夠展覽的地方少,所以沒有給藝術家提供一個能夠展現實力跟能力的地方,藝術家沒有辦法發揮。這是比較尷尬的地方。也因為這樣,畫廊的生存狀況不是很理想;因為畫廊的生存狀況不理想,藝術家的創作,以及隨之而來的,他們能夠表現的地方也減少。

  我最近觀察到一些情況,就是說在疫情之後,高雄有一些不同形式的展覽出現。舉個例子,去年七八月的時候,高雄展覽館舉辦了一場藝術家與企業家合作的展覽活動,而且那一次的拍賣基本上拍出七八成(藝術品)。這呈現了高雄的一個新模式,因為畫廊很少,所以畫家們可能會去尋找不同的地方做展覽。所以高雄出現了幾個另類的空間,比如說咖啡廳,他們可以在咖啡廳展覽,他們可以在一些複合的空間展覽。這是高雄所產生的一些比較特別的狀況。在這樣的模式之下,事實上高雄的藝術活動還是很熱絡的。

  可是這個熱絡是因為後疫情時代,大家沒辦法出去,所以就變成了一種類似於在經濟上所謂的報復性消費。我最近碰到了很多企業家常常去買一些藝術圈內的作品,這些作品當然都是年輕藝術家的小作品,因為小作品的單價不高,所以出現了一個我覺得是很熱鬧的現象。我不知道這是不是假象,或者是說疫情之後所發展出來的一種現象,沒有主流的畫廊來支撐藝術市場結構,反而有另外一種不同的藝術市場的脈絡出現;也是疫情,讓藝術家去尋找另外一種模式。這是一個特點,值得我們今天在看待南台灣文化藝術發展的現狀與特點時討論。另外,計劃趕不上變化,藝術家卻能夠在這段時間裡安心創作,反而在作品上呈現出較為不同的面貌,我覺得這是另一個可喜的部分。

  兩岸交流上,因為我曾經辦過高雄跟蘇州和廣州藝術家的兩岸交流,前一段時間我在談青島(與高雄藝術家的交流)。像這種兩岸交流的部分,也因為疫情緊縮了,但我想這並不代表疫情結束之後,不能重新舉辦。疫情終有一天會結束,兩岸交流也會延續,我們也期待能夠看到兩岸交流的繼續。

  我們在座的有東門美術館館長,東門美術館是在台南,處於主流的市場,而且台南的畫廊都是老字號,所以台南的收藏家蠻多的。所以在疫情之下,台南的文化藝術市場維持了原有的水準。因為我是藝術家,也是收藏家,這是我個人觀察到的情況。屏東除了有個美術館可以辦展覽以外,另外衹有一個巴比頌畫廊。前一段時間巴比頌畫廊換了老闆,現在是第二代在經營,所以現在沒辦法看出它未來的發展模式。至少就現況來講,南台灣(的文化藝術市場)呈現出一種不同的面貌。謝謝。

  林富男:我們鼓掌謝謝賴教授。下面請卓來成館長發表高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