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 
錢理群:“五四”新文化運動中的魯迅

http://www.CRNTT.com   2009-04-27 09:14:27  


 
  我年輕的時候提倡的是什麼呢?是一種漸進的,改革的,從現在做起的,從自我生命出發的,自願的這樣一種理想主義。因此呢,我非常支持志願者運動,說老實話,這一點我可以說點大話,我很自豪的,中國年輕一代志願者運動從一開始我就注意到他們,一開始我就參加了,那個時候力量還很小。所以我覺得志願者的組織,當然我強調志願者組織是志願的,不是有組織的,我們現在有兩種志願者,我更注意的是志願的,自發的。我建議從自己做起,從身邊的朋友做起,找到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聯合起來,做自己理想的事情,這是理想主義的開始。這是我對你的建議。 

提問5:請問錢老師一個專業性的問題,您是否能出一本關於魯迅飲食的書?另外,我想知道您怎麼看待我們這個民族與飲食的關系?魯迅的飲食對他的個性是否有影響? 

  錢理群:你這個問題才專業化了,我沒有專門研究過魯迅和飲食的問題,但是我也注意到一本書,就是鄧雲湘先生寫的北京風土,還有魯迅的日記。魯迅他們這一代人有一個特點,他們經常在一起吃飯,宴請成為他們的生活方式。你看魯迅日記里有大量關於他吃飯的記錄,而魯迅非常有意思,他把到什麼飯店,吃什麼東西全部記下來。這些東西在今天看來有很大的社會價值,因為鄧雲湘先生說要研究民國時期北京的飲食店,有哪些飲食,最權威的記錄就是魯迅的日記。我覺得我們今天很像他們那一代人,比如辦一個雜志,比如辦語絲雜志,他們定期要吃飯,很多問題都是在飯桌上解決的。但下面說的更深入的問題我就答不上來了,到底飲食對魯迅有什麼樣的影響,這我就說不上來了。 

  我突然想起一個小故事,有一天魯迅在家里吃飯,有一個菜,大人都說很好吃,但是小孩說不好吃。他們就吵起來。魯迅說,孩子說這個菜不好吃一定有問題,他一吃發現這個菜是餿的。

提問6:錢老師,您講過中國文化的斷裂是從反右開始,我想問下反右的種子,是不是在五四埋下的?當時發動反右這場運動的時候,那幫人應該也是在五四成長起來的,這是第一個問題。第二個問題,我們現在所處的是消費時代,請問您認為現代這個社會,中國社會有沒有可能再經歷一次五四這樣的啓蒙運動,或者還會出現魯迅這樣的知識分子嗎?謝謝。 

  錢理群:你的第一個提問有一點問題,你從邏輯上講就有問題。反右的發動者,我第一個想到毛澤東。反右的發起者毛澤東當然是受五四影響的,你不能因為他受過五四影響,他又發動了反右,反右就是五四引起的,這個邏輯上是不是有一點簡單化?毛澤東發動反右運動絕不是根據五四的理念,但毛澤東所發動的反右的邏輯恰好是和五四的這種民主、科學精神是違背的,在我自己的知識範圍內是這麼看的。比如他顯然違背了民主精神。而事實上,當時被鎮壓下去的右派,很多人都自覺的要維護五四傳統。去年我出了本書叫《拒絕遺忘》,其中討論了1957年北京大學有一個民主運動,這個民主運動的核心就是希望要發動一個社會主義的五四運動,就是要在50年代發動新的文化運動,後來這些人都成為他們右派的根子。從發動者的理念來看很難說是跟五四是直接相聯系的。 

  至於今天,是不是需要新的五四運動呢?我覺得因為今天中國所面對的問題更加複雜,遠遠比五四時期複雜得多,可能不是簡單的再發動一個五四運動就能够解決的。但是我覺得,在今天啓蒙主義還是有意義的,但是我認為也沒有必要再發動一個運動,要發動也發動不起來,現在也不具備這個條件來發動。

  人們經常要問,今天還有沒有魯迅?能不能產生魯迅?說得更多一點就是被大家所熱衷的話題:有沒有大師?我覺得今天中國是無大師的時代,所以有人很沉重地說今天大學已無蔡元培。五四新文化運動之所以能够發生,其中有一個客觀背景,當時的北洋軍閥政府是一個弱勢政府,北大蔡元培之所以能留在北大,執行這種兼容并包的政策、教育方針,其中很大的原因是北洋軍閥政府是一個弱政府,當時北大能够因為和教育部發生衝突,宣布脫離教育部,你說今天的北京大學,今天的首都師範大學能脫離教育部嗎?所以我認為今天恐怕很難出現魯迅這樣的大師,但是魯迅這樣的批判者是應該出現的,而且我覺得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對自己有這樣的要求。雖然我們不可能出現思想家,但是我們每個人可以做思想者。所以我覺得今天不可能出現大師,出現魯迅這種人物,但是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做批判者或者做思想者,每個人都可以做。這樣的人多了,像魯迅說的,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有了路。這樣人多了,我覺得可能兩三代之後會出現大師。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