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特殊東亞觀念 東亞共同體不可缺

http://www.CRNTT.com   2009-10-15 15:18:05  


沒有特殊的“東亞觀念”,東亞共同體難見實效。
  中評社香港10月15日訊/“既然要構建東亞共同體,就必須具備特殊的‘東亞觀念’。用舊思維建構新組織,它將淪為沒有願景的空殼子。三國合作關係還需要認真重新規劃。”新加坡退休報人黃彬華今天在《聯合早報網》登出文章“中日韓合作:從不可能到可能”,提出上述觀點。文章內容如下:
 
  第二次中日韓三國峰會,10月10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正式舉行。顯示:一、亞洲新時代確實已經到來;二、經過10年摸索,東北亞三個核心國家終於排除了相互排擠心理,開始尋求共同合作的道路,發現“東亞共同體”是個可行構想;三、中日韓峰會不僅將機制化,而且已脫胎於10+3的區域合作模式。這一成功將加速東亞一體化的構築,不僅沒有分裂亞洲之虞,還有開啟亞洲合作大門的功效。 

  眾所周知,中日韓是東北亞的核心國家,又是亞洲最發達的經濟體,三國的GDP總和已接近世界的五分之一,亞洲和世界都需要這些國家的帶領和合作。亞細安最早要求三國合作,因此開創了10+1的合作模式,後來擴展為10+3的框架,如今三國又從10+3“獨立”,成為另一個小多邊組織,既是亞細安期待的目標,也將是推動更大規模區域合作的具體成就,因此不僅值得慶幸,還期待它能排除萬難,早日成功。 

               中國崛起成現實問題 

  中日韓三國峰會其實籌備已有10年,不過過去進展緩慢,甚至總是踏步不前。1999年11月,當時的中國總理朱熔基、日本首相小淵惠三、韓國總統金大中,在菲律賓出席亞細安首腦擴大會議期間首次聚首,開啟了三國在10+3框架內的合作。2008年12月,首次在日本福岡舉行10+3框架外的中日韓領導人會議。但過去的三國峰會,與其說是區域合作的擴大,毋寧說是領導權的爭奪,或是對亞細安的敷衍更為恰當。 

                現在形勢有了180度的改變。 

  一、中國的崛起已經成為不能改變的事實,特別是震源來自美國的金融危機衝擊了世界,不僅美國壟斷世界金融體系的局面全面改觀,連美國都必須仰賴新興國家的合作,特別是中國繼續認購其國債、帶動世界經濟繼續成長等等,使世界因而出現一連串新的政經術語,所謂G7、G8、G20,甚至G2、G4、G3等新的“構想”,最根本的因素是,世界已不得不承認中國的崛起,即從排斥中國到拉攏中國。 

  二、日本相對沒落之後,不僅在世界舞台上被邊緣化,連“脫亞入歐”的氣魄也已經消耗殆盡。“失去十年”甚至演變成“失去二十年”,連“百年老店”的自民黨政府也被在野的民主黨所取代。民主黨雖然不是左翼政黨,更不是要在日本掀起一場革命,但為了拯救日本,它就不得不順應新的亞洲潮流和形勢,結果喊出了自相矛盾的“脫美入亞”口號。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