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俄國人為什麼懷念斯大林

http://www.CRNTT.com   2010-03-15 14:39:39  


1945年2月,丘吉爾(左)、羅斯福(中)和斯大林出席雅爾塔會議。
 
  俄羅斯如何走出歷史低穀?如何贏得昔日驕傲?

  他們似乎有了答案,那就是:要有強有力的鐵腕人物,要有強大的國家權力。所以,俄羅斯人期盼強權、呼喚鐵腕,這成了近10年來發自大多數俄羅斯人心底的一個強大呼聲。

  這,正是眼下俄羅斯“斯大林熱”的近乎集體無意識的心理動因。

  斯大林和他的時代

  這期間,斯大林發表了幾個令俄羅斯人永遠難忘的全國講話——

  “同志們!公民們!兄弟姐妹們!我們的陸海軍戰士們!我的朋友們,我在向你們講話!

  “這一群喪盡天良、毫無人格、充滿獸性的人恬不知恥地號召消滅偉大的俄羅斯民族,……德國侵略者想對蘇聯各族人民進行殲滅戰,他們就一定會得到殲滅戰!我們的任務就是把他們一個不剩地殲滅掉。決不留情!”

  2009年8月底,莫斯科最繁忙的地鐵站之一庫爾斯卡亞地鐵站整修一新,入口大廳的牆上刻著一行大型鍍金標語:“斯大林培育我們對人民的忠誠。鼓舞我們去勞動、去立功!”這是前蘇聯國歌中的一句。另外一條新出現的標語是:“為了祖國!為了斯大林!”

  自1956年赫魯曉夫對斯大林發起猛烈抨擊後,這些標語與其他贊頌性宣傳一道被清除,全國重要場所的斯大林雕像和畫像被拆除(只有斯大林的出生地格魯吉亞沒有這樣做)。現在,它們零零星星地回來了。

  8月31日,莫斯科巴斯曼法庭受理了斯大林孫子葉夫根尼•朱加什維利起訴俄羅斯《新報》誹謗其祖父的案件。4個月前,《新報》副刊刊發了一篇題為《別里亞——有罪的任命》的文章。朱加什維利認為,文中所述內容不符合事實,“斯大林和肅反人員跟幾起首先針對本國人民的血案難脫幹系”,“斯大林和聯共(布)政治局成員決定在1940年4-5月間大規模槍決波蘭軍官”等論斷,破壞了人們對斯大林的記憶,損害了他的聲譽。他要求刊登反駁文章,並向《新報》和文章作者分別索賠950萬和50萬盧布。

  大約60年前,多數蘇聯人,以及中國、波蘭、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亞、匈牙利、羅馬尼亞等社會主義國家的千百萬人民,都深信斯大林執掌的政權代表著一種理想的“沒有階級的社會”,是國家強盛、人民生活幸福的強有力保障。而在西方,從五六十年代起,約瑟夫•斯大林是以鼻煙壺里飄出的魔鬼形象出現的。

  1956年2月,赫魯曉夫在蘇共二十大作了秘密報告,揭開了斯大林在1930年代搞肅反擴大化、搞個人崇拜以及衛國戰爭初期因缺乏警惕造成巨大損失的內幕。這顆“原子彈”形成的衝擊波迅速輻射全世界。從那時起,包括俄國人在內,很少有人懷疑:斯大林時期給俄國和其他國家帶來了不可估量的災難。

  他的政治對手托洛茨基,他的親密戰友米高揚、莫洛托夫、朱可夫,他女兒斯維特蘭娜……寫出了各自的回憶錄;政治學家、歷史學家舉著放大鏡在史料中搜尋;各種小道消息、民間傳說紛紛揚揚,這類書的銷量常常是嚴肅著作的幾十倍(其中一本名叫《斯大林情人的自白》,印數高達10萬册)。

  1991年8月,戈爾巴喬夫任蘇共總書記期間,蘇聯解體。這之後十多年,歷史的風向又有轉變。從西伯利亞傳來的消息似乎透著懷舊氣息:伏爾加格勒被改回其戰時的名字:斯大林格勒;俄羅斯人懷念斯大林時代的“穩定”和“秩序”——不僅凶殺、搶劫案稀少,連貪污盜竊事件也較少發生;夜深人靜時,走在偏僻巷道上不用擔心個人安全。這一切,無疑與俄國今天的不如人意密切相關:一個昔日的超級大國,分崩離析後令人心痛地出現了種種弊端:吸毒、賣淫、貧富分化……1990年代末,俄羅斯妓女總數為300萬人,其中每年有超過25萬人到國外從事賣淫。一位俄羅斯學者憤怒地說:“這樣的奇恥大辱,在我們國家的歷史上還沒有過!”

  改名為“鋼鐵”

  南斯拉夫共產黨前主要領導人之一米洛凡•吉拉斯說,儘管有關斯大林的記載矛盾百出,他的形象仍然栩栩如生。

  斯大林23歲入獄時的檔案中記著:他身高大約1米62,左腳第二三個趾頭聯趾。7歲那年得過天花,強健的體格幫他熬過那場大病,但臉上留下很深的麻子。上學時,他又得了敗血症,左臂感染。病愈後,左臂略短,肌肉有些萎縮。托洛茨基說,後來斯大林左手總戴一只厚手套,即使在政治局會議上也是如此。

  作為鐵托的代表,吉拉斯1944年第一次見到斯大林時,發現他不像相片上或新聞里那樣威風凜凜:

  他身材很矮小,體態不勻稱。他的軀體又短又窄,四肢過長。他的左臂和左肩看來有點不靈活。他有一個很大的肚子,頭髮稀少,但是還沒有完全禿頂。他的臉色白晰,兩頰帶紅。後來我知道,這是長期坐辦公室人的特征,在蘇聯高級幹部中被稱為“克里姆林宮氣色”。他的牙齒是黑的,長得並不整齊,並且向里凹。他的頭是平民的、農民的、家長式的。他長著一對黃眼睛,帶點粗暴和狡猾。

  代表美國總統羅斯福抵達莫斯科的哈里•霍普金斯記下了1941年7月30日與斯大林第一次見面的深刻印象:

  他熱情地微笑,沒有一句多餘的話,沒有一個不必要的動作。就像是同一架各部件都配合得非常協調的、有智力的機器談話。他的提問清晰、簡明、直截了當。他的回答從容不迫,毫不含糊,不浪費一個音節。他很有幽默感,但笑聲瞬間即逝。

  約瑟夫•斯大林1879年12月9日(俄歷,公歷為21日)出生在格魯吉亞古老的城鎮哥里(根據當地教堂出生登記册,他生於1878年12月6日),原名約瑟夫•維薩里昂諾維奇•朱加什維利。斯大林這個名字是成年後他自己改的,意思是鋼鐵。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