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東亞共同體:絕不應由美國主導

http://www.CRNTT.com   2010-03-15 08:29:09  


 
  所幸的是,去年日本政權更迭以後,日本新政府開始了外交變革。鳩山及其他的民主黨領導人一再宣稱,他們要奉行“友愛外交”;日本的基本生存空間在亞洲,要重視和“確立同中韓等亞洲國家的信賴關係”,在東西方、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以及不同文明之間發揮“橋梁作用”;加强同中國的戰略互惠關係是他們的“歷史使命”,日美中三國關係應該是等邊的(過去60年,日本一直依仗“2對1”,即日美對中國),日本不能過于傾向美國,同美國關係應該是“緊密而對等的”,等等。這些政策的宣示雖然可能有一定水分,執行起來也會遇到很多困難,甚至挫折,但這些政策反映的時代潮流和日本的需求是客觀存在的,難以逆轉的。

  至於“領導權”或“主導權”問題,既要看實力,更要看政策,在共同推進構建“東亞共同體”的實踐過程,會自然形成某種形式的“主導”。但從根本上說,“東亞共同體”應該是一個“平等夥伴關係的共同體”。現在就一心想著當頭,或爭著當頭,既不現實,也不可能,有百害而無一利。

構築自貿區帶動一體化

  東亞國家的合作和一體化進程,相對於世界其他地區已滯後很多。但東亞地區形勢現在顯然比世界其他地區好,這次金融危機受到的衝擊相對也比較少一些,存在著很好的發展勢頭和有利條件。東盟10國2015年將完成一體化進程;中日韓3國已開啟了自身的合作機制,並有了初步的共進目標;中國和東盟10國的自由貿易區協議今年1月1日已經生效,日韓與東盟的自由貿易區協議也將於今後3年相繼生效;“10+3”區域內的貿易已經接近它們外貿的60%,高於北美自貿區;金融與貨幣方面的合作也取得了長足發展(如清邁協議和有關基金的建立)。這一切都為構建“東亞共同體”的第一個戰略目標“自由貿易區”提供了很好的基礎和發展條件。如不出現特殊干擾或意外事件,“東亞自貿區”建立將是順理成章的,只是速度快慢問題。

  當然,東亞自貿區也有個“誰是主渠道”的問題。如果僅以實力而論,中日韓經濟總量占“10+3”13個國家的85%。但如從東亞地區合作的歷史進程和演變的實際情况,以及各種關係與實際矛盾看,當推東盟為“主渠道”比較實際可行。中日韓不應同東盟攀比摩擦,而應協力同心,推動“合作共贏”。至於“10+3”以外的東亞國家和地區,在構建“東亞共同體”的運作過程中,可以在一定條件下參加。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