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吉爾吉斯,又見“顔色革命”?

http://www.CRNTT.com   2010-04-09 09:03:09  


吉爾吉斯斯坦總統府已被反對派示威者占領。這是4月8日在首都比什凱克拍攝的總統府外被燒毀的汽車。 新華社發
  中評社北京4月9日訊/吉爾吉斯反對派的奪權行動,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上演。在短短兩三天內,就已經占領了總統府,並且組建臨時政府,總統巴基耶夫出走,據悉已經到了南部城市奧什。《新華日報》今天登載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俄羅斯對外政策室主任、新華社世界問題研究中心研究員萬成才的評論文章《又見“顔色革命”?》,對吉爾吉斯此次騷亂的根本原因分析如下:
 
  事件分析

  此次事件是否又是一場“顔色革命”?

  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中亞問題專家、中國邊疆史地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邢廣程認為,這次還沒有直接的材料來說明有外國過多的幹涉。因為俄羅斯已經主動發表聲明,說和他們沒有關係,美國也發表聲明,只是表示關切。

  邢廣程認為,在俄美關係問題上,巴基耶夫動作比較大。去年,他準備把美國軍事基地給關掉,這在很多人看來有俄羅斯的意圖。但是到最後時刻,美國又和吉爾吉斯政府進行討價還價,結果這個基地保下來了,只是改了一個名稱。儘管是巴基耶夫政權又給俄羅斯開辟了一個新的軍事基地,但是俄羅斯還是不滿意。現在看來吉爾吉斯雖然為了克服金融危機,在這兩個國家都得到錢,但是政治上的損失比較大。

  他認為,不是說所有的政權更迭都是“顔色革命”。所謂“顔色革命”,是有一定的政治含義的,就是說西方國家為了推動屬於他們的勢力上台而導致政權更迭,而這在西方看來是有民族色彩的,是有一個套路的,盡量避免流血,所以這符合其政治安排。他表示,不願用“顔色革命”這個詞來定義這次吉爾吉斯發生的事件。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俄羅斯對外政策室主任、新華社世界問題研究中心研究員萬成才分析稱,吉爾吉斯此次騷亂的根本原因在於國內長期存在的南北矛盾、經濟不平衡以及私有化導致的利益分配不公。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